飲食起居篇
|
樹大長丫,兒大分家 “樹大長丫,兒大分家。”舊時,雖不乏“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傳統大家庭,但一般農家,但凡兄弟多的,只要娶妻之后,就要各立門戶,獨自生活,泰興民間稱之謂“分家”。 所謂“分家”,就是把上輩產業的繼承權分配給若干后代人。封建禮教重男輕女,“丫頭養下來人家的人”,女兒對父母的財產一般沒有繼承權;如果只有一個兒子,一般是不分家的,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才分家。在舊時,一個家庭的全部財產權屬父親,他以此為物質基礎,組織小字輩團結一致,搞好家庭的生產和生活。大家庭往往以多少世同堂為榮耀,認為分家不義不孝。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家庭,一旦下代人娶妻生子了,婆媳之間、妯娌之間,甚至兄弟之間總會產生一些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做父母的就要按照習俗給他們“分家”,把財產分配給各個兒子,以便充分調動各自治家的積極性。 分家之前,先要議好“分書紙”。“分書紙”就是各種財產搭配就緒后,寫在紅紙上,大體內容如次:開頭簡述分家的緣由,無非是老夫年邁,難以料理家政,子女俱已長成,可以獨立生活之類的話。接著勉勵分家后兄弟妯娌要和睦互助,勤儉持家,昌榮門庭等。最后注明各種動產、不動產的名稱、數量及分份搭配情況,“計開”各份詳細數字,公親族長作證畫押。特別要寫明家族中最有威望的年高的長輩和舅舅的名字,代筆者也要寫明白,注明年、月、日,還要寫好騎縫字,以防日后有人偽造分書,造成財產糾紛。 正式分家是要選日子的。吉日那天,公親族長、代筆的先生,合家老小在一起,公布分家的詳細情況,如有異議,則由族長和舅舅“劈作”,直至達成共識。眾兄弟在分書紙上簽字畫押,公親族長簽押作證。兄弟們多的,還可以用“拈鬮字”(抓鬮)的方式領認財產,就是先確定某一份財產是某字,代筆先生用同樣大小的紅紙寫鬮,如兄弟二人的寫“天”、“地”二字,三人的寫“天”、“地”、“人”三字,四人的寫“忠”、“孝”、“節”、“義”,五人的寫“仁”、“義”、“禮”、“智”、“信”等等,然后把字向內,搓成小紙團,分家兄弟各抓一個,當場開鬮,領取財產。最后合家在一起,推族長、舅舅、父母為上座,共食分家飯,共飲分家酒。 做兒子的,過去吃現成飯過現成日子,飯來張口,覺來閉眼;現在,當上了“一把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總要自己操心,開始可能有點不適應,經過鍛煉,也就很快稱職了。如今大多是獨生子女了,倒是要盡早鍛煉鍛煉,以防自己當“一把手”時不那么稱職,對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