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1-21 09:26:57泰興發現70年前“救國公債”
- 2008-01-21 09:26:01泰興盲女征服美國名校
- 2008-01-21 09:25:20泰州5000萬元幫扶困難群體
- 2008-01-18 08:15:08泰興:從“三下鄉”到“都下鄉”
- 2008-01-16 08:59:45泰興:編印廉潔文藝作品集
- 2008-01-13 08:57:5170年前日本“手票”現泰興
- 2008-01-13 08:56:39泰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全市居首 總量達114億元,占列統企業產值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2008-01-10 07:57:26黃橋戰役紀念館獲國家專項資金
- 2008-01-09 10:00:34泰興金江公司邀請公眾監督溫室氣體減排 減排量(CER)將有償轉讓給歐盟發達國家
- 2008-01-09 09:59:14泰興建非公企業黨務后備人才庫
- 2008-01-07 08:44:49泰興開發區建成“百億園區” 2007年完成工業產值110億元,五大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在40%以上
- 2008-01-07 08:32:50推動更多城市資源向農村轉移 泰興:“三下鄉”變為“都下鄉”
- 2008-01-07 08:22:43泰興命名“劉紹安中隊”
- 2008-01-03 08:42:51兩退休老人創辦“泰興名人堂”
新華報業網訊 提起國庫券大家都不陌生,可您見過70年前的“救國公債”嗎?昨天,泰興市收藏者張先生首次對外公開了這張歷經戰爭硝煙的“債券”,它是當年全民支持抗戰的一個縮影。 ...[詳細]
新華報業網訊 今年22歲的泰興盲女吳晶,靠非凡毅力“成才”,07年6月被美國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三所名校同時錄取。為早日進入名校就讀,吳晶目前在蒙特馬麗學院讀預科,...[詳細]
新華報業網訊 記者17日獲悉,今年,泰州市對去年起實施的“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投入將增加至4989萬元。普通市民,尤其是困難群體將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財政陽光。 今年,該市對困難群...[詳細]
新華報業網訊 引導“三下鄉”逐步向“三扎根”、“都下鄉”轉變,是泰興市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配菜”變成“點菜” 近日,泰興農業部門根據新街鎮菜農的“點題...[詳細]
本報訊 為加強和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繁榮廉潔文藝創作,營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社會氛圍,泰興市紀委、監察局、文化局聯合編印了《泰興市廉潔文藝作品集》,收集了近50篇由該市文藝工作者創...[詳細]
新華報業網訊 昨天,一張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在華發行的“手票”出現在泰興,它不但是日本侵略者掠奪中國大量資源和財富的鐵證。 昨天下午,在泰興城長征路、今年61歲的張賦聲家,...[詳細]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吳振國)泰興市去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4億元,與上年相比接近翻了一番,在四市二區中首家突破百億大關,總量居全市首位;高新技術...[詳細]
新華報業網訊 記者9日從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獲悉,國家發改委剛剛下達紅色旅游專項資金投資計劃,泰州市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改擴建工程獲得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510萬元。 新...[詳細]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從去年11月中旬起,一則在當地新聞媒介反復刊播的特殊《邀請函》引起了泰興市民的注意———“本公司除執行國家環保法律法規規定的環保措施外...[詳細]
新華報業網訊 泰興市近日建立非公企業黨務后備人才庫,首批“入庫”人才400多名,他們有的是離退休老干部,有的是退伍轉業軍人,有的是鄉局級后備干部。 該市有針對性地對非公企業黨...[詳細]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昨天,從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傳來喜訊:2007年,該區完成工業產值110億元,實現國稅開票銷售收入90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協議利用外資2億美元,...[詳細]
天上飄著蒙蒙細雨,600多名鄉親披著雨披、打著傘,站在隆冬的冷風中,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去年12月25日,河失鎮司馬村村頭,泰興市歌劇團開始了他們當年的第296場下鄉演出。從大...[詳細]
本報訊 (記者 姚翔 通訊員 紀剛)日前,泰興團市委、市教育局等單位命名蔣華鎮中心小學五(1)中隊為“劉紹安中隊”。劉紹安同時被聘為蔣華鎮中心小學少先隊校外輔導員。 老英雄劉紹...[詳細]
本報訊(記者 楊麗)泰興市的傅文章和李留群兩位老人退休后,創辦了一個“泰興名人堂”,搜集整理泰興當代名人資料。預計今年2月,這本由這些名人紀實性故事串聯的“名人簿”將出版。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