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昨天,從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傳來喜訊:2007年,該區完成工業產值110億元,實現國稅開票銷售收入90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協議利用外資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與上年相比,五大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在40%以上,在市(區)6家省級開發區中率先建成“百億園區”。 “這主要得益于重大項目的開發和優勢產業的培育。”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潘石泉告訴記者,“2007年,全區開發實施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6個,其中過億美元項目5個、3000萬美元項目5個。與此同時,開發區管委會立足優勢產業培育,著力培大培強骨干企業。目前,已形成了氯堿、有機化工、染料顏料、油脂、醫藥農藥五大特色產業群,形成了前伸后延的5條特色產業鏈,26家規模企業群迅速崛起,其中超20億元企業1家、5億元企業5家、億元企業20家。這些大項目、大企業為開發區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新加坡獨資企業——新浦化學(泰興)有限公司,這幾年不斷增資擴股,在建成年產30萬噸燒堿生產線的基礎上,2007年又上馬一條年產15萬噸燒堿生產線、一條年產20萬噸氯乙烯生產線,目前正在實施年產32萬噸苯乙烯生產線,投資總額由當初的3000萬美元增加到3億美元,產、銷規模超過20億元人民幣。 泰興凱力克金屬有限公司外方投資額由1000萬美元增加到5000萬美元,產、銷規模突破5億元人民幣,稅收達3000萬元。作為重點成長型企業,2008年該公司將上市。 “建成‘百億園區’僅是一個新起點。”潘石泉說,“我們的目標是,到‘十一五”末建成‘三百億園區’。今后,我們將繼續執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完善項目引進專家預審制度,提高項目門檻,化工項目由原來的外資1000萬美元、內資8000萬元提高到外資3000萬美元、內資2億元以上,堅決拒絕環保不達標、低水平重復建設、高能耗低產出項目,將開發區建成科學發展的先導區。同時啟動非化工項目區建設,優化開發區產業結構。” 據了解,2007年,泰興經濟開發區經專家預審,累計否決重污染、高能耗、低水平項目32個,投資總額達40多億元;關、停、并、轉5家有污染、治理不達標的化工企業,在全省首家通過了環保整治驗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