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吳振國)泰興市去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4億元,與上年相比接近翻了一番,在四市二區中首家突破百億大關,總量居全市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該市工業列統企業產值的比例達2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力引擎。”泰興市委書記曹蘇民告訴記者:“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我們堅持科技強市戰略不動搖,瞄準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全力推進科技合作,把‘第一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去年,全市新列入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82項,其中省以上火炬、星火計劃30項;列入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5項,江蘇省高技術研究計劃1項;新認定和復核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實施國家級高新產品7個、省級高產新技術產品33個,全市累計擁有省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0家、高新技術產品176個,總量均列泰州第一。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也是如此。”曹蘇民透露,2007年泰興列入財政預算的科技費用達3950萬元,同比增長32.6%,高出財政收入增幅2個百分點。全市對指導性計劃申報費用實行定額資助,凡企業獲省以上資金扶持的,市財政除匹配外,還增設申報計劃獎,實行以獎代補。市政府還定期召開科技項目推介會,組織銀企對接,著力突破高新技術產業資金瓶頸,僅近兩年就融資45.2億元。 為鼓勵科技創新,泰興還結合實際,從推動和支持科技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化、加大科技投入、扶持平臺建設、加強專利保護等5個方面,出臺了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30條政策,并在全省率先出臺《泰興市創新型企業認定試行辦法》,對企業研發費用實行稅前列支。 每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都有一批優勢院所為技術支撐團隊,每一家企業至少有一家高校作靠山。泰興市積極引導企業與南京、上海、武漢、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過建立健全成果信息采用付酬制、院所信息聯絡制、院地高層定期互訪制,促進院企聯合、院地聯動,培植新產業、研發新產品、轉化新成果。對列入高新技術產品開發計劃的,在科技計劃立項、科技政策落實、三項費用扶持上實行傾斜。 2007年,該市組織重大科技合作15次,解決重大技術難題11個,簽訂正式協議64項,總投資額9億元,預計項目全部實施后可形成產值49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