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八節篇
2010-01-28
來源:泰興網 瀏覽次數:
大中小
|
黃西人正月初二過年 馬甸鎮有個360多戶的村子叫黃西村,自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4年)起一直延續著一個特殊年俗———正月初二過大年。 黃西村人正月初二過大年是泰興的一道奇特的風景。相傳清乾隆三十八年,黃家老祖宗黃印祥、黃印璧挑著籮擔從下河逃荒到了今李秀河村西頭,搭了個草棚子落了腳。沒過多久就過年了,黃氏兄弟沒錢買米稱肉,只好外出乞討了點小米飯回來炒著吃,權當守歲了。正月初一,黃家兄弟外出拾草,在一個墳灘上發現了一個壇子,打開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銀子,兄弟倆大喜過望,悄悄將壇子抬回家。這一夜,他們樂不可支,商量著如何設席補歲。初二一早,兄弟雙雙到街上去,葷的素的,油鹽醬醋,香燭紙馬,樣樣買全。回到家,貼對子,掛紅燈,敬菩薩,放炮仗,正式過了個大年。兄弟商定,從此咱黃家正月初二就是過年的日子。 過了年,李秀河村地藏王廟的一個和尚去世,廟內的一張缺腿的壞八仙桌用一只破錢柜墊著。李秀河的李氏族長認為黃氏兄弟是敬了菩薩發財的,就讓黃氏兄弟去安葬和尚,和尚的家當則歸他兄弟倆。黃氏兄弟認為這是做好事,滿口答應。喪事辦完后,兄弟倆去搬和尚的家當。最后搬和尚的錢柜時,錢柜卻散了架,里面的金元寶、銀洋流了滿地,令黃氏兄弟驚訝不已。他們購田置地,砌房造屋,聚妻生子,人丁很是興旺,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大莊子。因為座落在李秀河之西,就稱為黃西村。后人不忘老祖宗是在正月初二發跡的,便將初二過大年的習俗延續下來,今此俗漸廢,也有少數“規矩大”的人家保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