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于印發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
|
附件1: 泰興市化工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
化工產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推進化工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和放大化工產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根據國家、省《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09-2011年。 一、產業現狀 我市化工產業發展較早,改革開放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現有各類化工生產企業20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3家。2008年實現產值19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6.2%;外貿出口交貨值27.3億元,占全市的57.2%。二是集聚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已建成以經濟開發區為載體的化工生產集中區,區內集聚了以新浦等為代表的70多家企業,初步形成了氯堿、染料顏料、醫藥農藥中間體、油脂、電子化學品及化學助劑等產業集群。三是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內擁有一批生產規模在全國乃至全球處于領先的產品,其中,靛蘭、四醚產品生產規模居全球第一;離子膜燒堿等一批產品生產規模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瑞和公司的“磷酸一銨”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四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大部分企業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中丹集團建有江蘇省專用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江化學列為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企業。但化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現,主要表現在:產業集約發展程度低,產品鏈較短,結構偏平化,缺乏戰略縱深;技術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初級產品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鏈條中的高端產品及品牌產品少;企業規模偏小,缺乏具有引領和支撐拉動作用的大集團大企業;產業發展仍以資源能源外延式增長方式為主,環境資源利用壓力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二、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方向,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手段,以產業高端化、精細化、集聚化為目標,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加快實施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加快企業培大扶強,不斷提高產業綠色制造水平和產品精細化度,努力構筑資源優化配置、規模優勢明顯、產業布局合理、鏈條有效銜接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增強化工產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 (二)基本原則 1、自主創新原則。加大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加強關鍵和前沿技術研發,積極應用新工藝、新設備推動產業技術進步,促進化工產業技術系統化和集成化,增強自主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2、集聚發展原則。發揮產業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項目向園區“飛地”,提高企業集群、產業集聚集約發展的水平,促進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3、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產業發展層次。 4、培大扶強原則。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加快行業、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大力推進品牌創建、企業上市和重大項目建設,以大企業支撐大產業,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 (三)發展目標 1、規?偭棵黠@提升。到2011年,化工產業規模總量達700億元以上,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40%以上。其中,高端精細化學品產值占化工產業總量的比重達50%以上。 2、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做大做長氯堿、醫藥農藥中間體、染料顏料、油脂、電子化學新材料等五大產品鏈,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400億元以上;培育發展苯系列、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煤化工三大產品鏈,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300億元以上。 3、規模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到2011年,培育打造規模100億級企業1個,50億級企業1個,20億級企業5個以上,10億級企業8個以上。 4、節能減排水平明顯提高。到2011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8年下降15%以上,行業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劇毒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完成集中管理。 三、主要任務 (一)做強精細化工生產基地 以經濟開發區化工生產集中區為載體,以產業精細化、集聚化為目標,加快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國家級化工檢測中心籌建,整合提升港口物流功能,提高承載化工產業集聚發展能力,加快實現企業向化工集中區集群,項目向化工集中區“飛地”。力爭到2011年建成在省內乃至國內有一定規模和具有鮮明循環經濟特色的精細化工產業生產基地。 (二)做大接長五大產品鏈 1、氯堿產品鏈。一是以新浦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圍繞氯乙烯著力打造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等產品鏈,并向聚氯乙烯深加工最終形成塑膠工業園方向發展。重點實施新浦化學年產30萬噸離子膜燒堿、年產30萬噸氯乙烯、聯成化學年產60萬噸聚氯乙烯等項目;加快招引一批圍繞氯化聚氯乙烯前伸后延的項目,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200億元。二是以中能遠東硅業、泰州中彩硅業等企業為龍頭,圍繞三氯氫硅、多晶硅等產品,著力打造光伏產業,力爭到2011年規模總量達50億元。三是以常隆、百力、興安化工、申龍化工等企業為龍頭,圍繞研制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農藥產品。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30億元。四是以三蝶化工等企業為龍頭,圍繞3-氯丙烯、環氧氯丙烷著力研制環氧樹脂及其后道產品,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10億元。五是以阿克蘇諾貝爾、斯比凱可等企業為龍頭,圍繞氯乙酸、羧甲基纖維素,以及無機氯(漂粉精、氯化石蠟、三氯化鋁)產品等發展產品鏈,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10億元。六是圍繞甲烷氯化物、有機硅、有機氟系列以及氯丁橡膠、氯化法鈦白粉等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努力在產品鏈延伸及產業集群上取得重大突破。 2、醫藥、農藥中間體產品鏈。以揚農、揚子醫藥等企業為龍頭,以提升醫藥、農藥中間體質量和效益為重點,研制開發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低污染、低排放的醫藥、農藥中間體產品,加快產品的延伸和產業集聚,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20億元。 3、染料顏料產品鏈。以中丹、錦雞、萬得、安力等企業為龍頭,以環保型染料化工為發展方向,大力開發符合國際紡織品環保法規要求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以及新型環保染料等,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30億元。 4、油脂、醋酸酯化工產品鏈。以華東油脂、中紡油脂、振華油脂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油脂新產品的開發和前伸后延;以金江化學為龍頭,加快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開發生產,重點抓好年產10萬噸醋酸乙酯、5萬噸醋酸丙脂、5萬噸醋酸丁酯等項目建設,力爭形成40萬噸的醋酸酯系列產品生產能力,建成亞洲最大的醋酸酯生產基地,力爭到2011年規?偭窟_40億元。 5、電子化學品及新領域精細化學品產品鏈。以凱力克、諾菲斯、先尼科、雙鍵、湯臣壓克力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新領域精細化工、塑料加工助劑、特種合成材料、阻燃板、熒光板、抗靜電板等系列產品以及新型紡織助劑、柔軟劑、著色劑等產品研發投入并形成規模化生產,力爭到2011年規模總量達20億元。 (三)培育發展三大新興產品鏈 1、苯系列產品鏈。圍繞苯乙烯、苯酐、苯胺、間二甲苯、間苯二甲酸等實施苯系列產品的前伸后延。重點實施新浦化學年產32萬噸苯乙烯、中港年產50萬噸苯乙烯、協聯眾達年產10萬噸苯酐,聯成化學年產12萬噸苯酐、年產24萬噸增塑劑,江蘇錦海石化年產8萬噸間二甲苯、年產6萬噸間苯二甲酸等項目;加快招引前道混苯分離項目、后道聚苯乙烯、ABS等合成材料等項目和企業的引進,力爭到2011年規模總量達100億元。 2、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產品鏈。以中科金龍、泰鵬、德大生物等企業為龍頭,依托二氧化碳資源優勢,重點建設以溪橋、河失兩鎮為主體的集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研發孵化、生產經營、配套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創業基地,大力發展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泡沫塑料,以及電子新型功能材料等,積極打造規模、特色和集群優勢并重的二氧化碳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新興產業,力爭到2011年規模總量達10億元。 3、煤化工產品鏈。圍繞沙桐煤化工項目,加快項目開發實施進程,大力拓展煤化工產品鏈,努力形成化工產業新的增長點。 四、保障措施 1、加快創新體系建設,構筑自主創新平臺。一是加快創新載體建設。引導和支持中丹、錦雞以省級技術中心為載體,加快技術中心的提檔升級,力爭三年內創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鼓勵和支持金江化學、湯臣壓克力等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規;て髽I加快創新載體投入,提高自主研發水平和能力,力爭3年內4-6個企業創建成省級技術中心。二是加快產業共性技術的攻關。鼓勵企業圍繞氯堿生產的大型整流技術、鹽水處理技術、無汞催化技術,以及農藥基于生物合理性原始創新的開發與轉化技術等,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校、跨國公司的聯合研究開發,實現共性技術及關鍵技術的突破。三是加快自主創新投入。引導和支持企業在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同時,加大自主創新投入的力度,力爭重點龍頭企業自主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5%以上,其它企業達3%以上。 2、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一是加大項目招引力度。堅持突出產業鏈招商,重點圍繞氯堿等五大產品鏈、苯系列等三大新興產品鏈的前伸后延,主攻臺資、央企和世界500強大企業、大集團,確保每年有一批技術領先、帶動性強、有利于全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二是加快項目建設進程。重點抓好中丹含氟農藥中間體、金江化學年產10萬噸醋酸乙酯等一批新建項目的建設進程;加快新浦年產32萬噸苯乙烯、聯成塑膠年產30萬噸聚氯乙烯等一批已批待建項目的開工建設,力爭早投產、早竣工,形成新的增長極。三是加快項目落地速度。重點抓好沙桐年產30萬噸煤焦油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實施全程跟蹤服務,采取非常之策,力爭項目早審批、早開工,確保預期增長目標實現。 3、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提高綠色制造水平。一是加快節能技術推廣應用。重點圍繞氯堿、染料和農藥醫藥中間體等生產企業的節能減排,積極引進和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進行改造提升,提高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率,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力爭每年實施重點節能項目20個以上。二是強化節能審計和監管。加快對重點能耗的監控和管理,力爭到2011年完成對年耗3000噸標煤以上企業的能源審計;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每年確保6家以上企業通過審核驗收;推廣和放大新浦等企業循環經濟試點經驗,力爭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新的突破。三是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強化化工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合理用能評估工作,嚴格考量項目投資強度、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情況,非化工控制區(點)一律不得新建化工項目,原有化工項目要積極創造條件向控制區(點)集結。四是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組織開展第二輪化工企業專項整治,加大關閉、淘汰、整治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落后生產工藝、產品和生產裝置力度,每年公布關停整治化工企業名單和淘汰落后設備目錄,力爭到2011年內年耗1000噸標煤以上企業的落后生產設備淘汰到位。 4、突出企業培大扶強,增強支撐拉動作用。一是加大行政推動力度。重點打造以新浦為代表的100億級企業,以中丹為代表的50億級企業,以光明、錦雞等為代表的20億級企業,以興安、常隆等為代表的10億級企業,發揮其強有力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二是加快戰略性合資合作。堅持圍繞五大產品鏈的做大做長,三大新興產品鏈的發展壯大,鼓勵和支持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兼并重組,高位嫁接,加強與國內外大集團建立戰略合作同盟,借助“外力”打造企業發展新優勢,實現企業規模的裂變擴張。三是加快企業上市和品牌創建。引導和支持化工生產企業加大企業上市和品牌戰略實施力度,通過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迅速提升企業產品的檔次和綜合實力,力爭三年內有2-3家在境內外成功上市,創建1-2個馳名商標,4-6個省級名牌產品或著名商標,加快實現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飛躍。 5、加大財稅扶持力度,積極提供金融支持。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企業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高新技術產業所得稅等各項優惠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扶持,并按國家規定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對專利產品、采用國際標準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產品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對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產能、裝備,以及關閉企業給予適當資金補貼支持。二是對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在信貸、土地、生產要素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對向化工控制區(點)轉移和產業升級的項目,嚴格執行“飛地”政策,優先安排用地,并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三是大力推進政銀企合作,搭建和完善銀企對接合作平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努力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