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留華
|
勤勤懇懇育英才 兢兢業業鑄師魂 他,大學畢業就做了一名鄉村教師,騎著自行車在離家40多公里的路上往返了六年;他,所教的生物學曾被認為是一門小學科,但卻在這片小園地里執著耕耘,培養出了近50名獲得全國生物學奧賽一等獎的學生;他,一支粉筆、兩袖清風,走在泰興城的街頭,和你我一樣都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但是,他扎根教壇24載,碩果累累,曾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親自接見,并作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做過發言匯報。全省乃至全國的同行,提到他,都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說一聲“了不起”。他,就是江蘇省泰興中學副校長錢留華,一個平凡,又是如此不凡的人民教師。 愛崗敬業——“要讓學生感到一分甜,教師應先嘗十分苦。”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人生為一大事來”,這句話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投身到國民教育這件“大事”中來,投身到 “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中來。錢留華老師,當年正是受到這種精神的感召,大學畢業,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投身鄉村教育,在泰興的一所鄉村中學,一呆就是六年。 如今的老師大多只教一個年級的課,很少有多頭并進的情況,但當時,錢留華老師卻要上五個年級的課——從初一到高三的生物課都是他的“責任田”。別人只需備一份教案,他卻要備滿五份教案,其繁重可想而知,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一副肩膀扛起了整個教研組的重擔。為了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錢老師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熟悉教材,研究教材上,甚至連周末也很少回家。他的父親曾打趣地說“回到老家教書,還不如在外地上大學時見他的次數多……”如今回憶起這段經歷,錢留華老師總是樂呵呵地說:“工作就和喝茶下棋一樣,只要喜歡,一樣可以做得有滋有味……要讓學生感到一分甜,教師應先嘗十分苦。” 1992年,錢留華老師來到泰興中學。在泰興中學,他的工作量很大,最多的時候是教兩個高三的生物班,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擔任備課組長,同時還兼任一些行政工作。輔導競賽時,由于教師人手不夠,從輔導到出題、閱卷,經常是他一個人,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幾乎沒有12點前睡過的。平時,他可以為幾道競賽題連續三天冒著烈日去外地向專家、教授請教,卻沒有時間帶自己的兒子出去玩上哪怕一天;他可以在課堂上談笑風生,旁征博引,卻往往在下班后坐在沙發上,累得半天默然無語。難怪他兒子這樣感嘆:做你的兒子不如你的學生! 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正是為了給學生“一分甜”,錢老師付出了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這種對教育事業的赤膽忠誠贏得了學界“金牌教練”的美譽。 學高為師——“千萬不能把生物課上成‘死’物課。” 溫家寶總理說過,只有創新才能贏得尊嚴,只有創新才能贏得機遇。同樣,教育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走出一片廣闊的天地。錢留華老師扎根教壇二十余年,他不但未感乏味,相反,他常教常新,永遠對新鮮的知識充滿好奇,永遠對教法的探索充滿興趣。 他有一句名言:“千萬不能把生物課上成‘死’物課。教無定法,要通過不同的教法讓學生感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實踐中,他正是這么做的。 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1999年,他就自費購買了筆記本電腦,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動手制作大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泰州地區最早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老師之一。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科學完整,他大量搜集教學資料,有一次,生物組的一位老師想要點資料,他隨手便拷貝了6.5G容量的資料給這位老師,而這也只是他所有資料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他經過十多年的鉆研、積累和實踐,初步形成了“直觀化、互動化、研究化、網絡化”的教學特色,獨創了“直觀展示——溝通與表達——研究——提高”的生物學教學模式,多次獲得教學成果獎,被評為首批泰興市、泰州市生物學科帶頭人。2004年4月,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局教研室組織了該區近40位生物教師專程來聽他上課,臨走時,該區教研室教研員和一位特級教師感慨地說:“聽了錢老師的這一節課,我們真是不虛此行!明年我們還要來。”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為了能讓全國的同行分享自己的教科研成果, 2000年,錢留華老師創建了自己的教研網站——“生物學教學探討”,定期與全國的教師和學生進行探討交流。規范辦學行為后,他又建立了QQ群、飛信群,利用假期為學生答疑解惑。 身正為范———“引導學生三年,影響學生三十年。”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對教育工作者最殷切的期望,后代的教育工作者無不將之當作從教的座右銘。錢留華老師更是以自身行動,生動踐行了這句話的內涵。 和許多人一樣,人到中年的錢老師,上有父母下有妻兒,有一次,錢留華老師的母親心臟病加重,突然昏厥,可是他正在學校上課,妻子打電話給他,他說:“我有課,我得上完課再去,你先請鄰居幫一下忙吧。”其實,錢老師是個孝子,此后的一個多月,他來回奔波于學校和醫院之間,白天不落下一節課;一下班,就來到母親的病房服侍湯藥,晚上,等老母親睡著了,他就趴在母親的病床前,備課、批改作業,以至于同病房的病友都忍不住感慨:“如今的老師真是辛苦!”錢老師的母親病逝,他當時正在上課,連老人家最后一面也未能見上,他說:“對親人我有說不盡的歉疚,可是怎么辦呢?我是一名教師!” 難道是錢老師不盡人情嗎?不是!他把最多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給了他摯愛的學生。 2002年高考前,他班上的一名同學腿被撞傷,該同學家在農村,生活貧困,錢留華老師隨即拿出1000元,主動聯系醫院為他救治,高考期間又把他的吃住全部安排在自己家里,這名學生最終以595分的成績被山東大學錄取。1998年,錢老師班上一位女同學,月考的時候成績不理想,情緒低落。錢老師考慮她性格要強,沒有找她談話,而是遞給她一張紙條:“堅強的你,請相信——生活就像大海,只有在起伏中才能發現自己。”這名同學看完紙條,抬頭看著錢老師,點了點頭,雖然沒說什么,但此后成績扶搖而上,在高考中超常發揮,高中復旦大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育人是一項特殊的工作。錢留華老師曾經說過“一名優秀的中學班主任,不僅會引導學生三年,甚至會影響學生三十年,乃至他的一生”,這句話,給同事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為同事們的自覺追求。 班主任工作細致繁瑣,錢留華老師總是從點滴入手,精心呵護他的學生們。晚自習時,他總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靜靜地批閱作業、備課;每天入夜,他總要親自查完寄宿生宿舍才回家。一位同學愛遲到,錢老師連續六天,每天三次站在教室門口等他,微笑著對他說:“下次,能不能早一點?”十八次微笑,改變了這位同學——從此,他再沒遲到過;十八次微笑,也極大地感化了班上其他同學——他們也學會了對身邊的人報以善意的微笑。 三年,三十年,乃至一輩子,對學生的終身負責,這就是錢老師畢生追求的教育理想。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錢老師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這就是他的責任,這也是他最大的快樂! 天道酬勤——“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努力增加寬度和高度” “天道酬勤”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成語,意思是說,上天一定會讓那些勤勉的人有所收獲。正是這份對事業的執著,正是這份對教育的專注,讓錢留華老師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收獲了許多許多。 2002年,錢留華老師被選拔為江蘇省“333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培養對象,2005年被評為特級教師,同年獲“全國中小學十杰教師”提名獎,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2008年被選拔為奧運會火炬手,2009年被選拔為“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同年,成為“泰州市高中生物名師工作室”領銜人。2004年9月10日,錢留華老師作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北上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作為“全國優秀班主任”的代表在會上發言。《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都對他作過專題報道。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也許,對每個人來說,人生都期待著完美,但錢留華老師的教育人生無疑是接近完美的,正如他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努力增加寬度和高度”。是啊,因為耕耘,從而有了收獲;因為收獲,從而人生具有了意義。錢留華老師的教育之路還在延續,就像一位詩人說的那樣:路還在腳下,堅定地走下去,更加璀璨的光輝還在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