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忠
|
大愛守望驛路風景 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做的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他的名字在泰興卻是婦孺皆知; 他,所在的郵政支局曾是個被領導批評為“九頭牛拉不上前的‘老后進’”,而他到任一年,支局就“咸魚翻身”,成為全市40個基層郵政支局的“排頭兵”; 在他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比喻:象瘋子、象傻子、象兒子……; 在他的身上,也承載了太多的榮光: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十大行業杰出標兵、江蘇省十佳文明服務標兵、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去年10月初,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和第二屆江蘇省道德模范評選結果相繼揭曉,他又光榮地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當選為江蘇省道德模范。 他,就是江蘇省泰興市郵政局江平路支局局長何健忠。 1997年3月,當了15年郵遞員的何健忠被組織上安排到泰興市郵政局江平路支局當局長。一般人碰到“當官”這樣的好事兒要笑得合不攏嘴,但何健忠接到任命通知后卻是愁了三天三夜沒合眼:當時全市40個郵政支局,江平路支局排名倒數第一。當面露難色的何健忠找到市局領導時,局領導拍拍他的肩膀說:“如果你不干的話,恐怕找不到更合適的人了;如果你干不好的話,恐怕再也沒人能干好了。” 領導的信任和期待激起了何健忠骨子里的一股犟勁。上任后的第一天,話不多的何健忠與4位同事只講了一句話:“我們泰興人有句俗話,叫做‘八派命不怕死來做’,今后大家怎么做,看我何健忠的。” 在江平路郵政支局,何健忠有兩個“雅號”,一個叫“七上八下局長”,上午8點上班,何健忠都是七點就到班,晚上五點半下班,何健忠都是8點才回家;還有一個叫“非常‘6+1’局長”,一年365天,在何健忠的日歷上從來沒有星期天。 把簡單的事情辦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辦好就是不平凡。何健忠在為客戶辦業務時發現,一些客戶前來取包裹或者取款、匯款時,常常忘了帶證件,需要來回跑幾次。為了盡量減少客戶麻煩,何健忠對“上門客”提出了“不讓他跑第二趟”的要求。特別是年老體弱的客戶,何健忠從不簡單地打發客戶回去取證件,而是帶上包裹、匯款送老人回家補手續。 吸儲是基層郵政部門的一項重要業務,過去,大家習慣于坐在柜臺前等客上門,何健忠來后,把大伙兒都“趕出了門”,實行上門服務。他自己也是騎著郵車滿街轉,上任不到3個月已跑遍了泰興城區所有的企事業單位,光自行車車胎就換了兩根。老職工李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含著淚說:“為了盡可能多地發展客戶,何局長給自己定了一個硬規矩,每天主動和100個客戶通電話,每天走訪客戶100公里,每天上門服務爬100層樓,一年發名片1000張。”后來,為了提高辦事效率,何健忠給自己買了一輛摩托車,就是這輛“重慶80”,何健忠4年跑了20萬公里,修車的師傅跟他開玩笑:“你自己不休息,總得讓車子歇歇啊!” 路頭熟了,人頭熟了,業務自然也就送上了門。1997年冬天的一個大雪天晚上,何健忠剛剛下班回家,城區一家民航機械廠廠長打電話給何健忠,說有9箱貨第二天一早急需發往西安,能不能請他幫忙想想辦法。何健忠二話沒說,披上棉衣,“一根煙”的功夫就趕到廠里。看到9箱貨散在一地還沒包裝,何健忠不由廠長勸阻,脫下棉衣和廠里的職工一起干了起來。手被包裝帶劃開了兩道大口子,何健忠找來一副手套套上后繼續干,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兩點半才把9箱貨全部裝好。回家睡了4個小時囫圇覺,又一骨碌爬起來,用板車將9箱貨拉回支局,趕上了當天第一班郵車。“局長當搬運工”感動了廠里的每一位職工,從此,習慣于鐵路發貨的這家企業把所有的快件業務都交給了何健忠。 2004年2月,7年沒休息過一天的何健忠,由于長期勞累過度住進了醫院。有醫院的兩個月,為了不讓自己閑著,何健忠硬是倚在病床上,把自己15年的投遞工作實踐和7年的支局長管理經驗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提煉,概括出了以客戶為中心的 “三性” 管理、“四零”服務和“六式” 營銷為主要內容的郵政文明優質服務模式。這一服務模式很快被省郵政局命名為《何健忠工作法》和《何健忠支局管理工作法簡介及實例》,并作為江蘇省十大職工操作法在全省、全國郵政系統推廣。 上世紀九十年代,BP機還是人與人之間聯絡的一種主要通訊工具。為了更好地為客戶服務,何健忠在名片上印了這樣一句話:“只要您呼‘6838’,剩下的事由我來辦。”下崗在家的老婆勸他:“萬一人家呼了,你辦不了咋辦?還是給自己留點后路吧。”而更多的人或半信半疑,或壓根兒就不相信:現在哪還有這樣的“傻子”,自己沒事找事,恐怕是說大話、玩噱頭吧。但憨厚的何健忠沒有食言,憑著一股犟勁,“6838”很快成了江平路郵政支局誠信服務的品牌代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郵政110”。 199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泰興城區工業園一外資企業的辦公室主任正在值夜班,突然發現警用電棍沒電了,自己又不能離崗,小伙子靈機一動,想試試“6838”到底靈不靈。何健忠看到信息后, 10分鐘就把買好的電池送到了廠值班室。望著辦公室主任一臉的不好意思,何健忠笑著說:“以后有什么難事你盡管呼‘6838’。” 為了“6838”的承諾,何健忠幾乎成了“萬事管”:他幫人家繳過電話費、灌過煤氣、修過電燈、送過臨產孕婦、為過世的老人送過葬老人送過葬,甚至上門辦業務時,看到居民小區下水道堵塞,便不聲不響地卷起褲管,赤腳踩進臭水溝,疏通陰溝,…… 付出總有回報。“6838”的承諾很快贏得了社會對江平路支局的認同:客戶范圍從轄區內擴展到整個城區,從城區延伸到鄉下,從市內拓展到市外。支局各項業績連續12年位蟬聯全市第一。去年,支局郵儲余額達1.8億元,位居全省第一。 “做一輩子好人不容易啊!”這句話是15年前何健忠的老母親臨終前,倚在床頭囑咐兒子的最后一句話。如今母親的這句話仍字字‘刻’在兒子的心頭,一輩子提醒著自己要做個好人。 2004年夏的一天中午,氣溫高達39度。剛下班回家的何健忠正準備吃中飯,突然手機響了,一位在上海做生意的楊老板焦急地請求:“孤身一人住在泰興老家的母親突然中風,請何局長幫忙。”何健忠放下剛端起的飯碗,蹬著三輪車趕到楊家,將老人送往3公里外的人民醫院搶救。晚上,趕回泰興的楊老板見到何健忠就要下跪:“大哥,不是你,我可能這輩子就再也見不到老娘了,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二天,楊老板執意要把存在上海的200萬元存款轉存到江平路郵政支局。 “5.12”汶川大地震,何健忠是為災區捐款的“泰興第一人”。雖然工資并不豐厚,妻子又下崗,但何健忠還是先后四次捐款6000多元,并兩次到醫院獻血。他捋著袖子對醫生說:“我的血是O型,多抽一點吧,一滴血就是一個寶貴的生命啊,災區有那么多受傷的老人和孩子都急需呀。”隨后,他又進社區、走農家發動大家踴躍捐獻救災物資,并承諾所有救災物資全部免費郵寄。大地震后的一個月,每天從江平路郵政支局發出的救災物資達3噸左右,何健忠帶著同事們沒日沒夜地打包、裝運救災物資。 1998年1月份,何健忠光榮地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一位參加“兩會”采訪報道的新華社記者沒地方寫稿子,何健忠讓他住進自己的房間。這位記者事后感慨地“曝光”:“何局長把好事都做到北京來了,整天就看到他最忙。有時吃完飯,他還跑到大會臨時郵局去幫人家蓋郵戳,打包裹。兩會結束后,他又幫著年紀大的代表、委員寄包裹、運行李,大家都稱贊他是‘雷鋒局長’。” 大美不言 ,大愛無聲。愛的力量催生了可喜的何健忠現象:一位老大媽這樣形容被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的江平路郵政支局的7位姑娘、小伙子們:現在他們個個都是何健忠,有難事也不一定非要找到何健忠啦;全市40個郵政支局長響亮地提出了“做何健忠式的支局長”的口號;更為喜人的是, 1200平方公里的泰興大地,如今處處蕩漾著“學習好人何健忠”的春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