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促進農業發展若干意見公布
|
二、穩定發展農業生產 5.加大力度扶持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根據主產區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產糧大縣獎勵補助等資金,優先安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扶持糧食產業和龍頭企業發展,引導產銷區建立利益銜接機制,促進主產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確保主產區得到合理利益補償,確保種糧農民得到合理經濟收益。加快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資金配套。推進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以主產區重點縣(場)為單位,集中投入、整體開發。進一步強化“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各地區都要承擔本地耕地和水資源保護、糧食產銷和市場調控責任,逐級建立有效的糧食安全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結合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揮國有農場在建設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6.支持優勢產區集中發展油料等經濟作物生產。加快實施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落實國家扶持油料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東北和內蒙古優質大豆、長江流域“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建設。盡快制定實施全國木本油料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支持適宜地區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加快培育推廣高產優良品種。穩定發展棉花生產,啟動長江流域、黃淮海地區棉花生產基地建設。支持優勢產區發展糖料、馬鈴薯、天然橡膠等作物,積極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設施化生產。 7.加快發展畜牧水產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采取市場預警、儲備調節、增加險種、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繼續落實生豬良種補貼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擴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實施范圍。繼續落實奶牛良種補貼、優質后備奶牛飼養補貼等政策,實施奶牛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著力扶持企業建設標準化奶站,確保奶源質量。增加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投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落實養殖場用地等政策。加大畜禽水產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充實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內容,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落實村級防疫員補助經費。擴大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場)建設,繼續實行休漁、禁漁制度,強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措施。擴大漁港、漁船航標、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規模,扶持和壯大遠洋漁業。 8.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抓緊出臺食品安全法,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配套規章制度,健全部門分工合作的監管工作機制,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實行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擴大農產品和食品例行監測范圍,逐步清理并降低強制性檢驗檢疫費用。健全飼料安全監管體系,促進飼料產業健康發展。強化企業質量安全責任,對上市產品實行批批自檢。建立農產品和食品生產經營質量安全征信體系。開展專項整治,堅決制止違法使用農藥、獸(漁)藥行為。加快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支持建設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9.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健全高效靈活的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協調內外貿易,密切政府、協會、企業之間的溝通磋商。擴大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范圍,探索出口信用保險與農業保險、出口信貸相結合的風險防范機制。對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實行優惠信貸政策。培育農業跨國經營企業。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健全外商經營農產品和農資準入制度,明確外資并購境內涉農企業安全審查范圍和程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