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價比普遍超安全線 泡沫隱現房產投資價值變小
| 4月1日是張先生續簽房租合同的日子,對他而言,這一天,就像陰云不散的春日,多少有些壓抑。他的房子距離北京5號線和10號換乘站惠新西街南口不到10分鐘路程,以前3200元每月的房子,中介公司提出漲價,提高到3400元。
不過,這是唯一的選擇。他的研究生同學上月在同樣的區域看上一套60平米左右的房子,算下來至少要150萬,北京北四環附近二手房的均價已經接近2.5萬元每平米。以同樣的價格計算,張先生的這套房租售比已經達到1:625。 國土資源部近日公布的《中國城市地價狀況2009》中,首次提到了與“租售比”相似的“租價比”概念,并明確表示從這一概念角度分析,國內熱點城市的住宅市場已經出現了泡沫。如果從張先生的個例看,可以說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已經被吹大到令人擔憂的地步。 而3月23日,美國著名投資公司GMO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的紅色警報》。文中,房地產泡沫被列為中國已經呈現顯著投機狂熱的癥狀之一。 1 兩部委數據撞車 監測結果更接近直觀感受 近日,國土資源部下屬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全國城市地價監測組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住宅平均價格為4474元/平方米,漲幅達25.1%,為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 研究報告全稱為《2009年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狀況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列明了從2001年到2009年間全國105個城市的地價以及房價變化。報告顯示,9年間,2008年是惟一出現房價下降的一年,降幅為1.89%。 相比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2009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漲幅———“1.5%”,國土資源部的監測結果顯然更接近公眾的直觀感受。報告指出,“商住綜合地價與商品房價格均呈快速上漲趨勢,房價上漲幅度遠高于地價,商品房價格及增長率均為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同時坦承,“房價與地價二者呈現較大的相關性”,35個重點監測城市的居住地面地價和住宅價格相關系數達到0.848。 而在去年,國土部一度宣稱,地價并非推動房價的因素。可查資料顯示,去年7月,針對市場指責地價推高房價的聲音,國土部特意進行全國性調查,并公布了“中國地價占房價平均為23.2%”的研究結果。 報告顯示,全國重點監測城市居住用地的同時點地價房價比均值已達到31.29%,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環渤海等地區的一些城市,其比例更高。報告稱,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寧波5城市地價占房價比已經超過40%,其中寧波更是頗為驚人地超過50%。 中國指數研究院指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張化學表示,事實上我國對房屋售價統計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住建部根據房地產交易中心的交易價格統計的房價系統;一個是國家統計局根據房地產企業填報的數據形成的房價數據系統。兩種統計系統相比,住建部的數據要更準確。統計局的數據確實存在不準、不連續、不全的缺陷。 此前,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也坦承,現行房地產價格統計制度和方法確實有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