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名單(按姓氏筆畫為序) 馬俊青 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群眾 王進修 泰興市河失鎮劉官村總支書記 呂炳生 泰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朱伯根 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群眾 劉余林 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群眾 李雪云 泰興市溪橋鎮金堡村村民 李國兵 泰興市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 沙志龍 泰興市曲霞鎮印達村總支書記 吳建軍 泰興市珊瑚鎮徐莊村主任 宋國良 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群眾 嚴 雄 泰興市交通局副局長 陳 陽 泰興市溪橋鎮金堡村學生 陳余民 泰興市蔣華鎮副鎮長 陳余先 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群眾 張 輝 泰興市根思鄉南湖村主任 周世山 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群眾 唐紫陽 泰興市水務局局長 葛 劍 泰興市水務局黨委副書記 褚新華 泰興市委農工辦副主任 蔡興紅 泰興市財政局農業科負責人 戴紅星 泰興市河失鎮黨委宣傳委員
“金橋工程”順應民意
主持人:通過近幾年來通達工程的建設實施,泰興境內的農村路道現在是越來越好走了,大多數通村公路實現了“灰黑化”。 據相關統計,泰興市共有各類農村橋梁2513座,其中干河橋梁358座,中溝橋梁2155座,絕大多數建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橋體普遍老化。有的地方有路沒橋,有的地方路寬橋窄,還有的地方,因為橋梁年久失修,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農村橋梁建設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溪橋鎮金堡村村民李雪云:提到這個橋,我是又高興又怨恨。我們村以前有兩座橋,一座就在我家門口,窄得不得了,又沒有欄桿,走在上面連我們年輕人都害怕。 三年前,我婆婆到橫巷去買東西,晚上回來得比較晚,自行車后輪陷進兩塊橋板的縫隙,頭朝下跌到河里淹死了。說實話,我真想把這座橋砸了,現在想想都是眼淚直淌。我家的大田在河南邊,每年農忙,運送肥料、糧食都要從橋上走。橋對我們農民的生產生活太重要了。 主持人:現在那兩座橋怎么樣了? 李雪云:前幾年重建了。橋建好的那天,我們一家買了爆竹到橋上去放。真正高興啊,橋又大又寬,還有欄桿,我們一家感謝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實事。 主持人:一座橋影響著一個家庭的命運,也牽動著廣大群眾的心。從2004年開始,泰興市委市政府順民意,為民生,多方籌集資金,實施了金橋工程。下面,我們請泰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呂炳生同志談一談金橋工程。 呂炳生:泰興市共有農村橋梁2000多座,從2004年開始,我們每年實施160多座橋梁的建設改造,到目前總共已經實施了600多座。但是,還有1400多座農村橋梁沒有建設,我們的任務才完成了三分之一,還有不少的農村有路沒橋,還有許多群眾的通行存在問題。我覺得,如何加快推進農村橋梁建設工程,是我們黨委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也是今天請大家討論的問題。
建設金橋需破資金“瓶頸”
主持人:農村橋梁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今天,我們請來了相關部門、鎮、村的領導和農民代表,請大家一起來討論:我們加快推進農村橋梁建設工程,還有哪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珊瑚鎮徐莊村干部吳建軍:建橋資金是一筆比較大的投入,我們村的橋早就要修了,但錢的問題一直沒有著落。 蔣華鎮負責人陳余民:建橋也好,修橋也好,都需要一大筆資金。我們鎮黨委政府對橋梁建設工程多年來一直比較重視,資金向這方面傾斜,去年一年就造了18座橋,除了市財政每座橋補助3萬元外,其余都是鎮財政解決的。 河失鎮劉官村總支書記王進修:解決橋梁資金要堅持“兩條腿”走路,村里一方面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另一方面發動本村能人捐款,通過冠名的方式調動大家捐款積極性,我們村里的兩座橋全是由能人捐資修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