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讀名校70萬買學區房 如此傾其所有為哪般
|
【兩江調查】 大多網友不認同“擠名校” 身為家長,到底有沒必要在孩子“名校”選擇上如此傾其所有?上周五,記者在華龍網兩江論壇、華龍網微博及3G門戶上推出調查問卷。 綜合幾方調查結果,截止15日晚上20:34數據顯示,45.7%的網友認為有條件盡量選名校,家長都想讓孩子有個好的起點,名校有良好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氛圍,對孩子成長有利。但大多網友選擇了另外兩項:39.1%的網友則認為應該量力而行,名校有優勢,但有條件就上,沒條件沒必要勉強,普通學校也可以培養人才;還有15.2%的網友則不贊成選名校,認為非名校不上的風氣會給小孩從小造成攀比心理,普通學校也能飛出金鳳凰。 【話題延伸】: 名校畢業并不等于杰出人才 世人熟悉的喬布斯、比爾蓋茨,了解他們人生軌跡的讀者都清楚,他們的成功并非來自高學歷或是出自名校。同樣,近年來的新聞報道中,也不乏名校學生找不到工作的。這充分說明,名校畢業不等于杰出人才,普通學校也能早就世界精英。 家長們,與其擠破了腦袋進名校,不如選擇一所符合孩子興趣的特色學校。此前,重慶市教委就公布首批“身邊的好學校”。學校打造的特色課程,孩子們都挺喜歡。不妨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選擇適合他們的學校。 看看國外如何“擇校” 與國內“擇校成風”的狀況相比,國外的家長是如何為孩子選擇學校呢?記者查閱了《參考消息》上登載的一則報道。原來,擇校問題在國外家長眼中,根本不必操心。 在美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公立和私立學校之分,公立中小學都實行按家庭所在學區就近入學的原則,居住在某一地區的居民其子女原則上只能到附近的某一所或幾所學校就學,一般不允許自行擇校。 同樣,在德國的小學由于沒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孩子上學不存在選擇學校的問題,一般就近入學。只要孩子達到上學年齡,無論是本地人、外地人、移民或者外國常駐德國工作人員的子女,不經過任何考試就可申請進入距居住地最近的小學學習。 而日本在義務制教育階段大力實施平等教育,均衡各公立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并通過一定的私立學校作為補充,基本上沒有“擇校”現象。(記者 白潤嘉、實習生 王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