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高管抗通脹從“押寶”房產轉向資本市場
| 基本情況:
王先生,42歲。外資公司高管,收入不菲。夫人劉女士,40歲,公務員,收入穩定。女兒小雪,15歲,念初中。王先生家庭在多年前就從小康跨入中產,除了自住之外,該家庭在上海擁有另外4套房產價值總計1600萬。存款約200萬,基金和股票投資各100萬。整個家庭的各類保險每年支出約10萬元。 當事人心聲: 王先生:雖然房產是較為穩健的投資方式,但是面對越來越高的房價,我很擔憂房產投資的市場風險。我家的一套別墅自去年掛牌出售,整整花了7個月才轉手,房產的變現能力也讓人擔心。 夫人劉女士:有空也做一些股票、基金或理財產品。近期市場自3400點大幅跳水,一個月內跌幅巨大,在全球經濟逐步企穩復蘇的大背景下,我和丈夫商量后覺得資本市場有機會可循,打算將最近手上房產變現的一筆錢投入金融市場。 (記者 涂艷) 理財師支招: 1. 用現金流定投指數型基金 近期對貨幣政策微調、新股擴容與巨額融資消息的過度反應,以及對未來經濟復蘇進程的擔憂,是導致市場恐慌蔓延的主要原因,也是觸發本輪持續暴跌行情的根本因素。 但決定未來市場走勢的關鍵要素仍然是未來經濟走向和企業盈利狀況。從剛剛披露的8月份PMI數據來看,無論是貨幣政策的階段性微調,還是新股加速推進、巨額再融資等短期干擾因素都不可能阻止經濟持續好轉的趨勢,未來經濟復蘇也不可能因為市場情緒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市場的下跌是下一輪上漲的蓄勢,但拐點在哪里很難準確判定。 在此階段用定投的方式通過指數型基金理性冷靜的分批建倉是穩健的策略。按照王先生的資產規模,可以嘗試每周定投10萬元指數基金,初步設定建倉時間3個月,總計投入約120萬。若市場繼續大幅下跌到2200點則追加定投金額為20萬每周,并拉長投資時間至6個月,增加被動式投資占總投資比例。 2. 通過私人銀行渠道購買陽光私募 相對于公募基金和傳統的私募基金,“陽光私募”的優勢就在于其獨特的利益分享機制和投資運作方式。陽光私募并沒有設置最低倉位、單只股票投資比例等限制。依靠這種激勵機制和靈活的平臺,“陽光私募”才吸引了大批優秀的投資人才投身其中。建議王先生可以將一套房產變現,并向陽光私募基金投入500萬左右資產。 但反過來看,私募管理人信譽相對低,資金流動性相對差,單筆投入高。所以投資陽光私募需要好的眼光。不同于公募基金之處在于,私募由于管理人的能力差異可能帶來極大的收益差距,并且信托條款的細節設置也非常重要,例如業績提成方式、頻率、是否有自有資金參與等等。通過有實力的渠道進行選擇和購買也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