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
·綜 述· 【概況】 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25.82億元,可比價增幅4.7%。全年農作物復種總面積12.68萬公頃,比上年增0.79萬公頃;糧食總產64.65萬噸,同比增加7.82萬噸。其中夏糧總面積3.85萬公頃,每畝(1畝≈0.067公頃)單產393.00千克,比去年增加25.00千克,總產22.69萬噸,增產5.7萬噸;秋熟水稻面積4.19萬公頃,每畝單產592.00千克,比去年增加18.00千克,總產37.00萬噸,比去年增產1.52萬噸。全市欄存生豬57.04萬頭,同比增長1.8%,出欄肉豬106萬頭,同比增長0.51%;累計出欄家禽1 116萬羽,同比增長1.45%;上市山羊37萬只,同比增長2.63%;奶牛欄存2 653頭,同比增長144.89%。水產品總量1.78萬噸,同比增加1 800噸。 · 農業結構調整 · 【概況】 全年新增高效農業3 400公頃,新發展連片500畝(1畝≈0.067公頃)以上規模種植項目16個、100畝以上設施種植項目21個。姚王桑木、王堡,溪橋翁莊、元竹興楊、曲霞印達、張橋圩港、宣堡明河、劉陳鞠垛等村的高效農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了33.33公頃以上,形成了“一村一品”,新街鎮高效農業面積達到533.33公頃,形成了“一鎮一業”。全年上市生豬106萬頭、家禽1 110萬羽、山羊37萬只,生豬、蛋禽、肉禽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51.5%、62%和73%,同比增長6.5、6和10個百分點,奶牛的規模養殖比重達到99%。新增高效漁業366.67公頃,新發展連片500畝以上高效漁業養殖基地4個。(何健健 黃良勇) ·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 【概況】 圍繞森林覆蓋率“全市達標,鄉鄉達標”的總體要求,以加快推進綠色通道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3515”工程”(即抓好100個村莊路道綠化、100條村莊河道綠化、100個高標準的農田林網示范村建設;啟動5條省級以上公路綠色通道建設;抓好15條縣鄉公路綠色通道建設)。全市新增造林面積1 866.67公頃,新建綠色通道411.9千米,折合面積5 566.07公頃;新建農田林網示范村75個,農田林網折算面積13.33公頃;發展高效林業1 053.19公頃;新增7個泰州市森林覆蓋率達標鄉鎮。泰興市被泰州市政府表彰為“森林覆蓋率達標市(區)”,被省林業局表彰為“2008年度全省植樹造林先進縣(市、區)”。(李 群 朱 熊) ·農業產業化及龍頭企業· 【概況】 至年底,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2家,農民經濟合作組織138家,28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省認證,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2個、“綠色食品”27個、名牌農產品1個。農業招商引資在泰州市名列前茅,商品糧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弱筋小麥續建項目覆蓋東部9個鄉鎮。全市列入統計考核的72家市級龍頭企業中,有12家列入泰州市級50家“重點龍頭企業”,有3家列入省級180家“重點龍頭企業”,蘇三零面粉集團列入國家級“龍頭企業”,是泰州市區唯一的國家級“龍頭企業”。 【農業龍頭企業完成銷售65.12億元】 年內,列入全市統計考核的72家市級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5.12億元,同比增長24.5%;實現利潤1.93億元,同比增長25.4%;列入泰州市統計考核的12家重點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2.94億元,同比增長21.6%;實現利稅1.51億元,同比增長21.3%;實現利潤0.69億元,同比增長23.5%。龍頭企業轉移農村勞動力7 220人,耗用農產品原料137萬噸,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產量110萬噸,其中訂單農產品收購量65萬噸,訂單耗用農產品比重47.5%。 【農業“三資”利用總額逾8億元】 至年底,農業實際利用外資1 838.66萬美元,同比增長3.7%。農業實際利用民資、工商資本7.2億元,同比增長20%。 【商品糧基地建設覆蓋面積1.45萬公頃】 至年底,優質商品糧基地建設續建工程覆蓋東部9個鄉鎮,面積達1.45萬公頃。項目工程總投資1 419.4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887.1萬元。全年弱筋小麥種植面積5 300公頃,每公頃產量4 650千克。 · 農業科技應用與創新 · 【概況】 全年引進推廣新品種66個、新技術31項。深入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活動,劉陳鎮小麥高產攻關田畝均單產達到562.05千克,名列蘇中地區第一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51萬公頃。舉辦農業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班和送科技下鄉活動1 200多場次,發放技術資料19萬份,培訓農民10多萬人次。383名農村實用人才取得了技術職稱。成功舉辦“葡萄產業高層論壇”。農民培訓工程連續三年獲省廳表彰,泰興甜花生高效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技術集成與推廣獲泰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優質抗逆黃瓜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的推廣、泰興市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建設與應用獲泰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8篇論文獲泰州市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古銀杏森林公園、農科所分別被命名為省、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農產品質量標準建設· 【概況】 全年申報制定省、泰州市農業地方標準11項,制定省級農業地方標準泰興蕎麥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兩項,申報建設櫻桃谷鴨省級標準化示范區1個。無公害花生和鮮食玉米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通過考核驗收。三元良種豬省級標準化示范區和優質弱筋小麥國家級精品標準化示范區創建工作深入推進。 ·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 【概況】 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12個、綠色食品27個,復查換證續報18個,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總數達到109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54個、面積2.85萬公頃。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果園場3個葡萄品種分別榮獲第四屆“神園杯”江蘇優質果品評比金獎和銀獎,伊麥面粉被評為省名牌農產品。(何健健 黃良勇) ·農機新機具推廣· 【概況】 年內,市農業機械化工作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以“推進興機富民”和“打造平安農機”為載體,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245萬元】 年內,全市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45.57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中央、省級財政補貼123.72萬元,市鄉級財政補貼121.85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368臺,受益農戶達到339戶,拉動社會(農民)投資384.16萬元。 【泰興市通過國家“平安農機”示范市創建工作復檢】 9月25日,江蘇省農機局、省安監局受國家農業部委托對泰興市“平安農機”示范市創建工作進行了復檢。泰興市副市長劉榮華向復檢組匯報了全市創建“平安農機”示范市工作情況,復檢組到市農機監理所、姚王鎮、溪橋鎮,查閱創建資料,了解農機駕駛員受訓情況。通過考察,復檢組認為泰興市“平安農機”創建工作達到了國家農業部的復檢要求。(邰 杰) · 農業綜合開發 · 【概況】 2008年,泰興市農業綜合開發做到集中連片開發,擴大開發領域,利用科學的開發方法。建立健全聯合開發機制,建立起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牽頭,涉農部門參與,共同聯合開發的機制;建立健全競爭立項機制,對群眾和干部有農業開發積極性的鄉鎮給予優先扶持。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 泰興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的總體布局是圍繞古馬線和如泰運河做大做強蔬菜主導產業。年內,泰興市將干群積極性、農民意愿、基礎條件、籌資投勞能力、項目關聯度、示范輻射效果、科技水平以及效益等要素列入評價體系,擇優立項,確保了開發區項目質量和成效。創新規劃設計理念,注重“三個結合”(將項目區的設計方案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相結合,將專家的設計理念與農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將項目區建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結合)。對每個單項工程進行實地勘探,力爭做到規劃布局合理,數據測量準確,設計方案可行。 【土地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 584萬元】 2008年度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 584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40萬元、省396萬元、泰州22萬元、泰興22萬元、群眾集資264萬元。改造中低產田3 200公頃,其中國家項目1 200公頃,省級項目2 000公頃。平整垛子田123.87公頃,填廢溝塘8.44公頃,疏浚排水溝、生產溝119條,整修渠道148條 ,累計投勞21.36萬個工日,完成各類土方134.39萬方,新增耕地19.53公頃。項目區新建各類田間配套建筑物73座,新建電站35座、硬質襯渠24.34千米、埋設管道4.84千米、噴灌110公頃、砂石路63.78千米,新植綠化苗木33.6萬株。(劉中榮 蔣春宏) ·農村能源利用與開發· 【概況】 2008年,泰興農村能源工作主要圍繞“開發利用清潔能源,促進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在項目的數量、品種和創新上都有歷史性的突破,全市新建戶用沼氣池1 800只,為規模養殖種植企業建設污水沼氣凈化中小型工程33座,全年上爭國家項目經費515萬元,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實現總投資額1 033萬元,編報了1 000立方米和1 200立方米的2座大型沼氣發電項目,并得到了國家農業部門的批準。年內,在黃橋周邊的部分達到一定規模沼氣用戶的村,建立了沼氣服務站,配備了專業的人員車輛及沼氣配件,設置了專門電話,全天候地為用戶提供技術和維修服務。為做好農村秸稈田間禁燒工作,泰興市引進了特種菌種,探索有效的秸稈沼氣化利用技術,通過堆漚、催化、發酵,使之產生沼氣,實現了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并在全市推廣應用。繼上年古溪鎮顧莊村全市第一座秸稈氣化站成功建成使用后,劉陳鎮東顧村和姚王鎮桑木村的兩座秸稈氣化站在2008年全部竣工進入調試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