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況】 2008年,市勞動保障部門主動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扎實履行工作職責。全市醫療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分別被省勞動保障廳表彰為社保經辦工作先進單位;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網格化管理、網絡化監察)建設、勞動爭議仲裁和社會保險會計基礎等工作受到了省勞動保障廳的表彰;泰州市勞動保障局先后在泰興市召開企業職工職業技能鑒定全覆蓋評價現場會和農民自主創業工作現場會;全市勞動保障工作連續五年榮獲泰州市勞動保障工作綜合考核一等獎。
就業再就業工作 年內,市勞動保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鄉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全年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 920人,其中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2人,幫扶23戶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幫扶220戶農村零轉移家庭就業。舉辦人力資源市場交流洽談會98次,其中,大中專畢業生、退休軍人、就業困難群體和重點企業服務專場21次。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4%。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6 453人。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出臺《泰興市促進農民自主創業工作意見》,在全省率先創辦“就業創業服務超市”,每周四正常開放,接待群眾4 200多人次,推介創業項目156個,創業培訓3 526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20萬元。《中國勞動保障報》、《新華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宣傳推廣泰興市創辦“就業創業服務超市”做法,泰興市政府先后在省和泰州市召開的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社會保障 年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5大險種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1.7萬人、17.6萬人、8.2萬人、13.9萬人和9.7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2007年34個試點村基礎上全面推開,參保繳費4.45萬人。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再次按時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人員失業金標準,確保了30 190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2 455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足額領取失業保險金。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差改全”改革穩步推進,社會化發放率不斷提高。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待遇提高了8%。降低了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的住院起付段標準,提高了報銷比例,慢性病種的種類進一步擴大。先后組織開展了“迎奧運 展風采”退休人員千人太極拳表演和“迎國慶 慶重陽”退休人員京劇演唱會,豐富了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社會保險基金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各項社保基金總收入10.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42%。社保基金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內控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
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年內加強市就業訓練中心、省創業培訓基地和各鄉鎮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等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全市共有24個培訓機構被省農村勞務輸出協調小組認定為“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強,實行農村勞動力培訓、創業培訓、職工在崗培訓、再就業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及特困農民“四包”(包學技術、包食宿交通、包實習耗材、包推薦就業)培訓,全面提高城鄉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2.4萬人,其中轉移前培訓1.74萬人,特困農民“四包”培訓1 750人,培訓在崗職工1.3萬人,培訓下崗失業職工7 846人。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大,組織開展了數控、鉗工、電工和計算機等十多個工種的技能大賽,評選表彰了泰興市“十佳技術能手”,全年培養新技師365人,鑒定發證9 645本,其中高級工發證856本,高新技術考試1 286人,組織統考485人。
勞動保障監察執法 年內勞動保障部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實施為契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工作。“三法”實施以來,全市勞動者依法維權和用人單位規范用工的法律意識普遍增強,勞動關系總體穩定,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5%,集體合同簽訂率達90%,其中列統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100%。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年”活動,抓好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整治非法用工、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等專項工作,全年日常巡查用人單位599家,向65家企業發出整改通知,督促企業與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1.95萬份,補簽集體合同120份,為3 216名職工解決了工資拖欠、社會保險辦理等問題,其中包括為1 000多名農民工討回工資500多萬元。針對勞資糾紛案件增長快速的態勢,完善勞動爭議調處機制,在50人以上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全年處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2 267起,按期結案率達100%。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深入細致地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全年受理辦結職工群眾來信163件,基本做到了“問題不擴大,矛盾不上移”,及時、就地化解矛盾和糾紛。(戴愛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