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
綜述 【概況】 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2.9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3000公頃,畝均單產476千克,總產量65900萬千克,比上年增長1200萬千克。夏糧播種面積3.9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266.7公頃,畝均單產395千克,比上年增長2千克,總產量23600萬千克,比上年增長900萬千克,其中,小麥面積3.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266.7公頃,畝均單產413千克,比上年增長2千克,總產量22600萬千克,比上年增長900萬千克。秋收糧食大豆面積5.26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66.7公頃,畝均單產537千克,總產量42400萬千克,比上年增長400萬千克,其中,水稻面積4.2萬公頃,與上年持平,畝均單產596千克,比上年增長4千克,總產量37200萬千克,比上年增長200萬千克。全年飼養生豬149.5萬頭,較上年增長1.1萬頭,出欄生豬91.4萬頭,較上年增長8萬頭;全年飼養家禽875.8萬羽,上市519.6萬羽,較上年分別增長4萬羽和0.9萬羽。全年水產養殖面積4200公頃,放養魚種300萬千克,水產品總產量1870.2萬千克,較上年增長93.69萬千克。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7.4億元,較上年增長4.7%。 農業結構調整 【概況】 堅持以園區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建成各類高效農業園區20個,其中省級高效農業園區1個、省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1個。全市新增高效農業4133.3公頃、設施農業1266.7公頃,其中,新增66.7公頃以上連片種植、5.3公頃以上連片設施種植項目83個。泰興市被評為全省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先進市,市農業局被評為全省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先進單位。新發展各類畜禽規模養殖場(戶)115個,總數達到3468個,生豬、蛋禽、肉禽的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56.3%、67.8%和77%。全市已建成畜禽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12個。9月份,全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現場會全體與會代表參觀了泰興市現場。全年引進筍殼魚等新品種5個,刀魚、河豚、鰣魚試養技術獲得初步成功。新發展集垂釣、觀光、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企業25個,總數達到89個。新增高效漁業302.4公頃,總面積達到1633.3公頃。繁育各類水產種苗8.1億尾。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 2009年度土地治理項目區都與老項目區銜接,實行統一規劃、集中資金,集中投入,連片開發、分年度治理。在選項上,堅持擇優原則。通過深人細致的調查研究,選擇了水土資源好、開發潛力大、示范輻射作用強、干群積極性高的鄉村作為項目區。對單項工程,堅持高標準。按照灌排設施配套,農田平整肥沃,田問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的要求,綜合治理田、水、路、林,全面配套橋、涵、閘站渠,全力打造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要求。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概況】 全市新增造林面積1066.7公頃,新發展經濟林233.3公頃,新建綠色通道88.2公頃;新建、完善農田林網1.6萬公頃;全民義務植樹190萬株、四旁植樹62萬株;建成村莊綠化示范村50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0%,全市森林覆蓋率21.43%;銀杏產量700萬千克。泰興市被評為全省植樹造林先進市、全省村莊綠化先進市。 農業產業化及龍頭企業 【概況】至年底,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0家,農民經濟合作組織208家,58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省認證,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237個、“綠色食品”14個、有機食品5個、名牌農產品2個。商品糧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弱筋小麥續建項目覆蓋東部9個鄉鎮,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已經啟動,覆蓋東部6個鄉鎮。全市列入統計考核的60家市級龍頭企業中,有12家列入泰州市級50家“重點龍頭企業”,有3家列入省級180家“重點龍頭企業”,蘇三零面粉集團列入國家級“龍頭企業”。 【農業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5.12億元】列入全市統計考核的60家市級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19.1%;實現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18.9%;列入泰州市統計考核的12家重點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8.18億元,同比增長17.9%;實現利稅1.94億元,同比增長19.6%。龍頭企業轉移農村勞動力7872人,耗用農產品原料165萬噸,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產量103萬噸,其中訂單農產品收購量67萬噸,訂單耗用農產品比重65%。 【商品糧油基地建設】至年底,優質商品糧基地建設續建工程覆蓋東部9個鄉鎮,面積達1.45萬公頃。項目工程總投資1419.4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887.1萬元。全年弱筋小麥種植面積5300公頃,每公頃產量4650千克。 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開始啟動,覆蓋東部6個鄉鎮,項目工程總投資1048.9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24.4萬元,省級配套262.2萬元,市區配套及自籌262.3萬元,預計全部工程一年后竣工投入使用。 農業科技應用與創新 【概況】 推廣各類農作物新品種56個、新技術31項;泰花7號花生新品種通過了國家品種鑒定,5項成果榮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6篇論文榮獲泰州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舉辦各類培訓班300多場次,培訓農民近10萬人次,農民培訓工作獲省表彰。 農產品質量標準建設 【概況】 制定發布兩項省級農業地方標準:泰興蕎麥、泰興蕎麥生產技術規程;制定發布三項泰州市級農業地方標準:信濃樂葡萄生產技術規程、蓼草生產技術規程、沿江高沙土地區浙粉202番茄生產技術規程。三元良種豬省級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通過考核驗收。 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 【概況】 全市已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9個,總面積2.4萬公頃。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8個、綠色食品29個、有機食品5個,新增江蘇省名牌農產品2個。全市已有8個葡萄品種分別榮獲全省優質水果評比金獎和銀獎。 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 [概況] 2009年,全市新增插秧機153臺,比上年增長34%;高效植保機100臺;大中拖配套秸稈還田機械91臺,比上年增長122%;田園管理機、奶牛擠奶機等各類現代農業機械257臺套,比上年增長184%。 [農機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 2009年,全市共舉辦機插秧技術理論和實踐培訓、秸稈還田技術培訓、高效植保機械操作和維修培訓、等各類培訓班12期,參培人員達800人次,完成農機制圖員、聯合收割機維修職業技能鑒定207人,轉移培訓農村勞動力11人,為農機化事業發展培養了一支相適應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 [農機安全監理] 2009年,全市年檢上道路拖拉機4635臺,年檢聯合收割機685臺。全年注冊登記拖拉機64臺,聯合收割機65臺;全年查糾違章2850人次,確保了全市農機安全生產秩序。 [農機跨區作業] 2009年,全市市發放農機跨區作業證761份。夏秋農忙期間,組織本市及引進外市收割機共1750臺次,實現我市機收小麥、水稻各62.5萬畝,機收率分別達98.1%、93.3%。組織收割機外出開展機收跨區作業,實現跨區作業收入1.5億元,為全市農民人均增收約150元。 [農機企業屬地化管理] 2009年6月,農機系統部分企業實行屬地化管理,分別為:江蘇松林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劃歸泰興鎮;泰興市華瑞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劃歸曲霞鎮;泰興市長城電力設備廠、泰興市全樂炊飲機械廠劃歸蔣華鎮;泰興市黃橋農機制造廠劃歸黃橋鎮;泰興市化工機械配件廠劃歸宣堡鎮;泰興市農業機械廠劃歸廣陵鎮;泰興市農用機電設備廠劃歸新街鎮。 農業綜合開發 【概況】 2009年農業綜合開發建立健全了聯合開發機制,做到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牽頭,涉農部門參與;建立健全了競爭立項機制,對群眾和干部有農業開發積極性的鄉鎮給予優先扶持。 【土地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747元】 項目區累計完成投資3747萬元,其中國家項目投資1827萬元,省級項目投資192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5.35萬畝,其中國家項目2.35萬畝,省級項目3.0萬畝。平整垛子田1340畝,填廢溝塘46畝,疏浚排水溝、生產溝91條,整修渠道133條,累計投勞31.28萬個工日,完成各類土方153.3225萬方,新增耕地213畝。項目區新建各類田間配套建筑物109座,新建電站60座、硬質襯渠57.3公里、埋設管道13.57公里、噴灌30畝、砂石路19.84公里、砼路59.7公里,新植綠化苗木23.85萬株。 農村能源工作 【概況】 年內,市能源辦分別在姚王鎮的永興生態農貿發展有限公司和馬甸鎮的華衡億畜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兩家大型養殖企業興建了兩座大型沼氣治理工程,總容積達2700m3,總投資額751萬元,該項工程在治理排污的同時,利用沼氣發電,基本能滿足企業生產用電的自給,并為全市10家中小型養殖企業建成了適用的沼氣凈化工程,解決了制約企業生產發展的污染瓶頸。市能源辦組織技術人員對全市沼氣工程進行了巡訪普查,對用戶進行技術指導及工程養護,在原有三處服務網點的基礎上,又在河失鎮的失迷村,黃橋鎮的新洋村、雙橋村,新設三處物業服務站,配置了專業的沼液運輸車輛及沼氣配件,全天候地為用戶提供技術維修、進出料等各項服務。協同環保、建設等部門,推進全市城市污水沼氣凈化工程建設,全面實行S032004標準化工程的推廣應用,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檢查督促,幫助20多家建設單位進行凈化工程的規劃設計及施工,對竣工工程及時驗收發放統一的排放合格證。為有效遏制秸稈田間焚燒帶來的環境危害,提高農村秸稈的綜合利用,加大了秸稈沼氣化利用的推廣力度,并在馬甸、黃橋等鄉鎮,試行秸稈集中沼化、多戶聯網供氣的新模式,在全市扶持7家秸稈固碳化、飼料化利用生產企業,上爭300多萬國家扶持經費,幫助企業做好設備引進、技術更新、產銷服務等工作,并對這些企業進行秸稈處理量化考核,作為今后加大扶持力度的依據。全年共完成農村能源項目建設投資總額1289萬元,新建戶用沼氣池800只,中小型工程10座,大型工程2座,承建S032004生活污水凈化工程24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