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19 09:05:50全球鋼鐵企業創新指數發布 南鋼躋身全球鋼企創新20強
- 2020-10-19 08:58:49首屆中國(銀川)賀蘭山沿黃城市自行車挑戰賽舉辦
- 2020-10-19 08:58:06程序極大簡化 南京實現19小時速裁醉駕案
- 2020-10-19 08:50:56真金白銀助力技術改造 揚州苦練內功厚植“產業森林”
- 2020-10-19 08:49:07天津港首次實現傳統碼頭自動化改造后全流程無人作業
- 2020-10-19 08:47:42江蘇創新扶貧體制機制取得決定性成效
- 2020-10-19 08:44:09年紀輕輕想不開 南京女大學生過量吞服抗抑郁藥險致命
- 2020-10-19 08:41:24載運第三屆進博會超大件展品的巨輪抵達洋山港
- 2020-10-19 08:37:37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開幕 石墨烯晶圓成果在寶山發布
- 2020-10-19 08:35:13江蘇省出臺意見提升安全生產執法水平和監管效能
- 2020-10-15 21:47:14第128屆廣交會今開幕 3000余家蘇企再次“踏云出海”
- 2020-10-15 21:41:38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公布 3年內計劃建成約500個
- 2020-10-15 21:35:17江蘇省委確保農業農村發展目標任務圓滿收官
- 2020-10-15 21:22:30抗疫英雄參觀“人民至上 同心戰疫”攝影展
15日,由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主辦、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首屆)鋼鐵工業智能制造標準與技術論壇暨2020(第八屆)中國鋼鐵工業信息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2020全球鋼鐵企業創新(專利)指[詳細]
央廣網銀川10月18日消息(記者廉軍)首屆“中國(銀川)賀蘭山沿黃城市自行車挑戰賽”18日在銀川賀蘭山成功舉辦。來自西寧、蘭州、西安、延安、太原、呼和浩特、包頭、銀川等沿黃重點城市的18支精英車隊50[詳細]
“被告人鄭某因犯危險駕駛罪被判處拘役一個月,緩刑兩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9月23日17時,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判決落錘。至此,用時僅19個小時的一起危險駕駛案件從嫌疑人到案、立案偵查、調查取證、偵[詳細]
“我來揚州建項目和你配套,能不能享受這些優惠政策?”這幾天,中科藍海(揚州)智能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記華在朋友圈轉發揚州工業技改扶持新政后,接到了10多位外地企業家朋友的咨詢。“企業投資項目[詳細]
央廣網天津10月18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昨天上午,天津港集裝箱傳統碼頭首次實現了無人自動化改造后的全流程實船作業,這是我國第一次對傳統人工碼頭全部環節進行自動化改造,實現全流程無人作業,為我國港口[詳細]
254萬低收入人口基本實現6000元脫貧目標,累計脫貧率超過99 9%,“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得到解決,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超過18萬元,12個重點幫扶縣區有望全部摘帽退出……立足“緩解相[詳細]
近日,一女大學生在地鐵站一口氣服用了60多粒抗抑郁藥物,被緊急送醫院洗胃。消息一出,令人唏噓,大家不禁思索:被稱作“心靈的感冒”的抑郁癥為何高發?抑郁癥患者該如何接受規范治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詳細]
央廣網上海10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韓帥)今天上午7點,在洋山港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遠程監控和“海巡011”輪的現場護航下,400米長的巨輪“CSCL ARCTIC OCEAN”(中文船名:中海北冰洋)順[詳細]
央廣網上海10月18日消息(記者周洪) “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盛典。日前,以“開放合作 共筑烯未來 ”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在上海大學開幕,以加強石墨烯領域的國際科[詳細]
江蘇省近日出臺《關于加強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領域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加大安全生產領域突出違法行為打擊力度,進一步提升全省安全生產執法水平和監管效能。 聚焦重點領域事項,《實施意見》明確道路交[詳細]
15日,第128屆廣交會開幕,這是繼第127屆廣交會江蘇企業首次從“面對面”走向“屏對屏”、從線下轉型線上以來,又一次“踏云出海”。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江蘇3014家企業精心籌備、蓄力待發,再戰“云上廣交[詳細]
“首批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名單近日公布,42名領銜教師負責的網絡名師工作室被確定為首批江蘇省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根據計劃,工作室將通過信息化手段搭建網絡學習共同體,3年內建成約500個。 南[詳細]
10月13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成員會議,總結前三季度“三農”工作,分析當前形勢,研究部署四季度工作任務。省委副書記、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任振鶴主持會議,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詳細]
10月13日下午,雨花臺烈士紀念碑西回廊的“人民至上 同心戰疫”攝影作品展現場來了一批特殊的觀眾,他們是曾經在省內外參加過“戰疫”的醫護人員、疫情防控人員、社區群眾和新聞工作者,同時也是攝影作品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