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勞動者!2026年1月1日施行
職工發生工傷,在進行工傷認定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勞動能力鑒定。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是工傷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近期,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總工會聯合印發《江蘇省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于2026年1月1日施行。此次出臺的新規有哪些變化?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適用范圍擴大 此次出臺的《辦法》亮點之一是對適用范圍進行了調整——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和因病或非因工致殘人員喪失勞動能力鑒定,將《江蘇省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和《江蘇省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的適用范圍進行有機結合,便于指導和統一全省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辦法》明確了因病或非因工致殘人員鑒定程序,統一和規范了全省鑒定工作流程,完善和加強了專家管理、內控制度建設、優化服務水平、完善法律責任等內容。 鑒定流程提速 等待時間縮短 《辦法》對勞動能力鑒定流程作了全面優化,進一步縮短了鑒定結論作出的期限。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后,應當及時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申請材料不完整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以書面或者電子形式告知申請人所需補正的全部材料。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受理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傷病情復雜、涉及醫療衛生科目較多的,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鑒定結論送達時限從20日壓縮至15日,讓符合條件的職工盡快享受相關待遇,更好維護鑒定申請人的權益。 信息共享就近辦理 告別“重復跑腿” 還在為準備一堆證明材料而頭疼?《辦法》明確:能夠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的申請材料,無需重復提交。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網絡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信息系統應用管理,探索鑒定業務線上辦理。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加強與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部門以及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通過信息比對核驗被鑒定人診斷證明、病歷資料等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此外,在設區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指導下,將收取鑒定申請材料、通知現場鑒定、送達鑒定結論等便民服務交由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協助辦理,方便鑒定申請人就近辦理相關業務。 需要注意的是:如對鑒定結果有異議,可在收到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通過設區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向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 《辦法》還明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鑒定結論、領取工傷、養老保險待遇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從2026年1月1日起,新的勞動能力鑒定辦法將在江蘇落地。無論是工傷職工還是因病或非因工致殘人員都將能感受到新規帶來的便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