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風被”藏隱患 交警提醒冬季騎行安全為先
2025-10-30
瀏覽次數:
大中小
近日,氣溫持續走低,不少駕駛電動自行車出行的市民開啟“御寒模式”。然而,這份溫暖背后,卻隱藏著安全隱患。 在金馬小商品市場,多家商鋪已將擋風被、保暖手套等御寒產品擺上顯眼位置。商販徐月芳介紹,此前降溫期間,擋風被銷量明顯增長,“降溫那幾天,一天能賣出幾十件,現在氣溫相對穩定,銷量就恢復到一般水平了。”記者走訪發現,街頭巷尾行駛的電動自行車中,超半數安裝了擋風被,部分擋風被還延伸至車把兩側,包裹住騎行者的手部和腿部。 “我們在日常執勤和事故處理中,遇到過不少因擋風被引發的交通事故。”市交巡警大隊新區中隊副中隊長季亞偉提醒,“擋風被雖能保暖,卻會對騎行安全造成多重影響,一是限制手部活動,降低對車把、剎車的操控靈敏度;二是部分擋風被材質松散,騎行過程中可能被卷入車輪或其他部件,引發車輛故障;三是大型擋風被會遮擋騎行者的側方視線,形成視覺盲區,增加與其他車輛、行人發生碰撞的風險。冬季騎行應優先保證關節活動的靈活性,避免因不當的保暖措施影響安全。” 如何在保暖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季亞偉給出專業建議:“建議市民選擇分體式保暖裝備,比如佩戴安全頭盔、加絨手套、護膝,再搭配防風外套或沖鋒衣,這樣既能起到御寒效果,又不會影響對車輛的正常操控,是更安全的出行選擇。” 交警部門再次提醒,冬季電動自行車出行,安全應放在首位,切勿因追求溫暖而忽視潛在風險,選擇科學的御寒方式,才能讓溫暖與安全一路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