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住上“智能公寓” 數智養殖助力鄉村振興
2025-10-22
瀏覽次數:
大中小
在分界鎮張竹村,總投資9000萬元的“鵪鶉數智循環全產業鏈項目”正穩步推進。 江蘇順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現代化養殖基地,以科技手段顛覆傳統鵪鶉養殖模式,讓小小的鵪鶉住進恒溫恒濕、空氣清新的“智能公寓”。 上午的順牧農業鵪鶉雛鳥智能大棚內,剛破殼的雛鳥在溫暖明亮的育雛床上活潑奔跑、啄食。它們所處的并非傳統養殖場,而是由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精密守護的現代化生長空間。“目前鵪鶉養殖已基本實現自動化,溫度可按預設程序自動調節,系統還能實時監測濕度、靜壓、飲水量及二氧化碳、氨氣濃度等指標,出現異常時會自動通風,為鵪鶉營造更舒適的生長環境。”江蘇順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荊玉兆介紹。
精準的環境控制是禽類健康與高產的關鍵,這套自動化系統如同“超級保姆”,24小時為鵪鶉生長和生產保駕護航。項目在養殖規模上同樣凸顯“大手筆”:總體規劃建設11幢標準化養殖舍,總建筑面積約2.78萬平方米,全部投產后鵪鶉存欄量預計達350萬羽。“單棟養殖舍共兩層12個養殖高度,可飼養40萬羽成年鵪鶉,按九成產蛋率計算,日均產蛋量可達36萬枚。目前第一棟育雛舍,已引入20萬羽鵪鶉,23天后將轉入成年鵪鶉舍。”公司總經理徐海波說。
高密度、立體化養殖模式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而鵪鶉生長效率同樣令人驚嘆——從雛鳥到產蛋周期短、見效快,為項目帶來可觀經濟效益預期。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聚焦養殖區及糞污處理設施建設,二期將延伸產業鏈,建設蛋庫與蛋制品加工車間,實現從養殖到深加工的跨越。“鵪鶉35天即可產蛋,50天進入產蛋高峰期。項目共規劃10棟養殖舍,其中9棟用于成年鵪鶉養殖、1棟用于育雛。”徐海波補充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