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鎮:疏堵結合 扎實推進秸稈“雙禁”工作
2025-10-14
瀏覽次數:
大中小
秋收以來,黃橋鎮堅持“疏堵結合”原則,通過“人防+技防”雙重舉措筑牢秸稈禁燒禁拋防線,同時暢通秸稈離田利用渠道,全力守護秋收期間的生態環境與生產安全。 10月12日下午,黃橋鎮秦莊村的村道上,一輛微型消防車緩緩行駛,車上循環播放著秸稈“雙禁”政策(嚴禁將秸稈拋入河中或堆放在道路上),巡查隊員細致排查,形成“邊走邊查邊宣傳”的立體防控網絡,有效擴大監管覆蓋面、提升應急響應效率。
“這輛微型消防車是我們剛配置的,主要用于秸稈‘雙禁’巡查,發現火點還能及時撲救,現在我每天的巡查路程有30公里左右。”秦莊村網格員秦大偉介紹。秦莊村共有耕地3000多畝,秋收啟動后,村里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傳單、微信群推送、廣播循環播報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宣傳,引導村民自覺遵守秸稈“雙禁”規定。 秦莊村另一位網格員顧春燕表示:“我們組建了由黨員、村民代表、網格員組成的秸稈禁燒小組,大家既是宣傳員、巡查員,也是突擊員,確保區域內不冒一處煙、不著一把火。針對即將到來的水稻收割,我們還制定了嚴格工作方案,要求農戶做到即收即耕,從源頭杜絕火點隱患。”
做好“堵”的同時,黃橋鎮更注重“疏”的成效。連日來,中鹽村秸稈打包收集點一派繁忙,周邊村莊的秸稈不斷運抵此處。現場機器轟鳴,秸稈經粉碎、壓實、打包后,變成一個個長約1.5米、高0.9米的致密捆包。這些捆包將被送往養殖場作飼料或用于生產有機肥料,實現資源化利用。目前,黃橋鎮已設立6個鎮級秸稈打包收集點。 “每年我們這里的秸稈收集量能達到1.6萬噸,打包后一部分送往飼料廠,一部分送往發電廠。我們和秸稈加工廠簽訂了分成協議,每年能為中鹽村集體增加8萬元收入。”黃橋鎮中鹽村徐春榮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