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三水織錦繡,文韻潤姜城
文化煥發新氣象,小城處處聞弦歌。 國慶假期,泰州市姜堰區開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大街小巷煙火氣升騰,展館景區文化味十足,涌動著蓬勃的消費活力,積聚旺盛的人氣、豐沛的信心。人們在節日氛圍中禮贊偉大祖國,在時代氣韻里堅定文化自信。 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奮進力量 蔣垛鎮,蘇中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誕生地。昔日,一批又一批革命者披荊斬棘、浴血奮斗;今天,叩開厚重的歷史之門,市民和游客在蔣垛蘇維埃紀念館駐足、凝思、銘記。
“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訴說著紅色江山的來之不易。國慶假期來‘尋根’,我感覺特別有意義。”10月1日上午,來自南通的游客許佳明說。 當天,蔣垛鎮還開啟紅色實景劇本游,軍事訓練營里,投擲手榴彈、推車囤糧……一個個青少年化身戰士闖關,沉浸式體驗革命先烈所懷有的堅定信念和廉潔品質。18歲的繆錦秀說:“以前只在影視中見到,這次自己當先鋒攻關卡,在游戲中受到教育,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蔣垛鎮黨委宣傳(統戰)委員袁磊介紹,10月1日清晨,已故老紅軍吳九成的家人,與社會各界代表共同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升國旗儀式,老紅軍的升旗傳統,已化作一種強大的精神象征,代代相傳。
站在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曲江樓前,22歲的周智心潮澎湃。這個國慶假期,他專程從廣州返回家鄉,“感受80多年前那份熾熱的革命熱情,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奮進力量。”走出曲江樓,周邊革命舊址、遺址、紀念設施“串珠成鏈”。肅立在“勇敢隊之歌”群雕前,耳畔仿佛傳來沖鋒號角,周智說:“沒有過去的難,就沒有今天的甜。我們要接好接力棒,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從豐富供給中享受文化滋養 姜堰區博物館,一件件石刀石斧、青瓷古陶,既是承載厚重歷史的文化遺存,也是滋養精神血脈的寶貴財富,市民和游客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切身體驗中享受文化滋養。
“目不暇接,像是走進了遠古的天目山深處。”10月2日,與全家一起逛博物館的徐女士說。戴上虛擬設備,借助數字技術,天目山西周古城重現眼前,這里有讀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細節。 文化凝聚人心,也增進民生福祉。夜幕降臨,姜堰區市民夜校開課了,30多名學員全情投入,盡情歌唱。姜堰區文化館館長孫媛介紹,市民夜校課程豐富,除聲樂、書法課程外,還開設團扇手作、古法絨花等非遺教學,吸引人們走進場館、獲取新知。
文化的和風細雨,悄然飄入假日時光。梁徐街道星河露營基地,青年朋友們在篝火晚會上飆紅歌;溱湖阿派朗創造力樂園,孩子們在五大主題片區“沉浸式”感受科技與自然的融合魅力;祥泰尋野營地,“盛世夢回大唐”游園市集上演漢服秀;專題展覽、非遺巡游、音樂會等100多場活動讓市民游客體驗姜堰特色文化,公共文化場館、站所免費開放。 從文旅融合中激發消費潛力 在群源文化露營研學基地,10多項文旅項目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來這里露營,這次新增了渾水摸魚、做月餅、撿雞蛋等項目,尋野趣中更多了詩意。”市民陳凱說。 “詩和遠方”的向往,使文旅消費持續升溫。國慶假期,姜堰區因勢利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本土人文從“可觀”到“可游”、讓市民游客從“看景”到“入景”。 國慶假期,“三水之環”依然人流涌動。“這里姜堰風貌有特色、有熱點,文化體驗集大成、很‘抓人’,我們年輕人喜歡來。”10月1日晚,參加“享你的夜·城市音樂會”國慶專場活動的趙露說。
“三水之環”集城市客廳、美食美學、創客空間于一體,據統計,今年運行以來,已吸納30戶商戶,綜合營收超過400萬元,帶動就業100多人。 文旅融合帶動“一業興、百業旺”。13個鎮街順應新趨勢,體驗活力四射的“村晚”“村超”“村BA”,廣場旁的集市,農產品和非遺產品熱銷,將鄉村“文化流量”轉為“經濟增量”。在北大街文化街區、三水廣場、步行街搭建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發放消費券培育新型服務,文旅消費動能持續釋放。 金秋十月,三水大地弦歌不輟,生機盎然。姜堰兒女正以更加充實、豐富、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書寫著“康養名城 活力姜堰”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