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畝“超級稻”試種成功 院士田頭許愿讓百姓吃到優質大米
9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水稻專家萬建民回到家鄉泰興,深入根思鄉、濱江鎮寧香粳9號種植示范基地,實地考察基地建設情況,并就穗肥控施等關鍵技術進行現場指導。副市長蘆志偉參加調研。 “要看它的基部,你這塊田沒問題。這里不要留太多,否則出米率會降低,現在這個狀態很好。”一到基地,萬建民院士便與種植大戶一同走進田間,仔細查看寧香粳9號長勢,針對田間管理細節給出專業建議。 眼下,寧香粳9號已穗粒漸顯,稻香撲鼻,葉片堅挺、莖稈粗壯,長勢喜人,豐收框架已然成型。“我打100分,這兩塊基地種得都很好,各有優勢,非常適合優質米生產。”萬建民院士對寧香粳9號的生長情況給予高度評價。 “通過專家團隊持續指導減肥減氮增效技術,今年水稻出米率明顯提升,預計能賣個好價錢。往常出米率在66%-67%,高的時候能到68%,之前我還賣出過1.64元一斤的價格。”市金禾糧食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唐兆國分享了技術推廣帶來的實惠。 據了解,寧香粳9號由萬建民院士團隊選育,曾蟬聯兩屆全國優質稻食味品質鑒評金獎,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連續兩年入選國家水稻主導品種名錄,其米飯以濃郁香氣、軟糯彈滑的口感深受認可。“江蘇以粳稻為主,我們在培育時摻入部分秈稻基因,除保留優質基因外,還引入功效基因,讓品種在生產中表現出耐高溫特性。經過幾年推廣,寧香粳9號的優質性已獲廣泛認可,在氮高效和耐高溫方面表現也十分突出。”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王益華介紹道。 為滿足老百姓對優質稻米的需求,寧香粳9號在研發時便兼顧產量與風味。萬建民院士團隊“十年如一日”推進品種研發與配組,初步實踐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同時,團隊在堅守“糧食安全”“產量第一”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市場新需求,持續研發低GI大米、優質食味高檔水稻品種及更高營養價值水稻新品種。“我的愿望是讓中國老百姓,尤其是家鄉鄉親們能吃到優質實惠、品質優良的大米。科研人員的服務對象是種植戶與普通百姓,很多科研思路源于生產實踐,我們再針對性解決問題。”萬建民院士說。 目前,萬建民院士團隊正與地方農技部門合作,推廣“減肥減藥”栽培理念,普及測土平衡施肥、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等技術,通過控制寧香粳9號后期揚花,降低大米谷蛋白含量,進一步提升食味品質。截至目前,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約60萬畝,絕大部分田塊已進入灌漿結實期;寧香粳9號今年播種面積約4萬畝,平均畝莖蘗數21-23萬,整體長勢良好。 萬建民院士呼吁:“我們希望更多有志于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農村青年,主動學習現代農業科學知識,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更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