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鎮: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繪就鄉村振興和諧底色
筑牢社會和諧穩定根基,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風險消除于萌芽,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河失鎮以“前哨”之姿主動介入矛盾糾紛調解,憑借“網格化”務實舉措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為鄉村發展注入“穩定動能”。
上午的河失鎮夏港村莊河整治現場,村干部正細致查看工程整治點位。這條緊鄰村民生活區的莊河,曾因扒坡種植問題突出,出現岸坡坍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的情況,環境狀況不佳。 “以前這條河環境很差,河道坑洼,常年缺水,水草還瘋長。現在整治后環境美觀多了,晚上大家都能來這兒散步休閑,我們都很滿意。”夏港村村民趙朋對莊河的變化贊不絕口。 在“和美鄉村”建設推進中,夏港村聚焦群眾工作,通過排查矛盾,收集意見建議,將“生態治水”列為重點任務,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村網格員與“民間河長”對河溝開展全面摸排,梳理形成整治清單;同時積極對接河兩岸村民,規劃施工機械進場路線,清理河道周邊樹木雜草,為施工順利開展掃清障礙。
“這個整治項目涉及夏港村東路、西路兩個片區,村兩委會專門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各片區片長逐戶上門做工作,讓大家認識到項目的重要性,最終所有村民簽字同意后才啟動施工。”夏港村黨總支書記錢正華介紹,下一步還將推進道路修復、河坡護欄安裝及綠化種植工作,預計10月底全部完工。 矛盾化解不僅改善鄉村風氣,更為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環境。在趙杜村,村網格員常為螃蟹養殖戶送去“網格知情卡”,細致講解蟹塘承包、安全養殖相關法律法規。 “我們合作社在這里有250畝養殖面積,村里特別給力,不管是水、電保障,還是用工問題,都會及時幫忙協調解決,現在蟹塘產量穩定,每畝能產200來斤。”市福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忠華說道。
趙杜村現有8名稻麥種植大戶、5位蟹塘承包戶,過去每到夏季用水用電高峰期,種養殖戶常因爭搶資源產生矛盾。村網格員通過深入走訪,精準掌握各經營主體需求,組織協商會商后制定“趙杜村種養殖管理服務辦法”,引導大家依規合理分配資源,成功化解多年積弊。 “以前曾有養殖戶和種植戶因資源分配問題鬧到要打官司,我們村兩委會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耐心調解最終化解矛盾。現在養殖大戶能安心經營,其他種植戶也認可村兩委的工作。”趙杜村黨總支書記李新忠介紹,目前全村1700多畝種養殖用地中,1600多畝已完成流轉,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長,現已達60多萬元。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網格化治理將各項工作擰成“一股勁”,既提升工作效率,更夯實鄉村振興的和諧根基。今年以來,河失鎮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通過崗位人員巡查、網格員走訪等方式,推行實時化、零距離服務,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累計解決群眾“關鍵小事”82件,急難愁盼問題31個,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與滿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