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江畔 興福圩鄉”沿江片區雛形初現
我市聚焦鄉村振興核心任務,以長江為依托,著力培育沿江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該片區建設既突出濱江生態特質,勾勒長江生態風景,又緊扣圩田特色,營建彰顯圩田農業遺產風采,全域擘畫“興福圩鄉”嶄新圖景。
上午,濱江鎮三聯村的道路黑色化提升改造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忙碌施工。在和美鄉村片區建設中,三聯村上爭項目投入200多萬元,圍繞積分制治理文化、人大代表“聯心”文化,重點打造“積分制”文化推廣基地。通過環境整治提升促進文明鄉風培育,進一步推廣“佤家文明存折”積分管理4.0版,用“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 濱江鎮三聯村黨總支書記褚新成表示:“依托我們的佤家文明存折積分制管理工作來進行宣傳,讓我們的群眾積極參與,從‘要我做’到‘我要做’,重點涉及村莊莊臺打造、生態河道治理以及多個景觀節點建設。” 濱江鎮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梯次推進片區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配套共建共享、特色產業協同發展,打通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的轉化通道。今年,該鎮將和美鄉村建設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質效同抓、建管并重。截至目前,計劃實施的13個重點項目開工率達100%,完成率85%。 濱江鎮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蔣井介紹:“污水治理項目、農村道路提升、丁廣田舊居及片區北路口建設項目已全部完工。11條河道整治結束,剩余6條河道及兩個莊臺環境整治提升項目正在施工中,預計9月份全部完工。”
從“面子”到“里子”,從“顏值”到“實力”,和美鄉村片區建設的本質是讓農民更幸福、農村更富裕。靠近長江的虹橋鎮廣福村是江沙蟹養殖戶的集聚區,目前,江沙蟹養殖基地附近的道路與特色休憩驛站已完成提檔升級,合作社正加快提升蟹塘內部環境,計劃開啟江沙蟹秋捕文旅活動,并進一步推廣“稻蟹共生”生態養殖技術。 隨著和美鄉村片區建設到位,村里20多家家庭農場抱團發展,依托市江沙蟹有限公司制定統一的產品標準,養殖面積達2000多畝。憑借近江優勢,江沙蟹銷售價比市場價每斤平均高15元,畝均增收4000多元。 市廣福稻田養蟹農民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林軍說:“道路提升后,寬度從原來的2米擴至4 米,便于江沙蟹出貨和后續冷鏈設備進場,出貨效率比之前提升20%。河道清淤后水質改善,蟹用水更方便,我們完全用江水養殖,養出的蟹品質更優。” 虹橋鎮圍繞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打造江畔漁村、稻蟹共生、稻香鄰里等主題驛站6個,基本完成公殿游客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劉紹安誠信文化教育基地改造,并利用常泰大橋北接線打造片區南入口節點,實現與濕地公園、露營基地、康氧基地等12個生態景觀串點成線,打造出“江畔美路”和美鄉村精品旅游路線。
虹橋鎮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勇志介紹:“涉及13個村,40個莊臺,5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4079萬,目前整個工程已經竣工,鎮村正在組織驗收。” 去年以來,我市深學活用“千萬工程”經驗,把片區化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打破行政區劃界線,統籌整合資源要素,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由“單打獨斗”向“片區協同”升級。先后整合中央財政資金25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1億元,配套本級資金31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6000萬元,明確重點項目100個,共同挖掘片區存量空間及資金資源,實現和美鄉村連片組團發展、同頻共振致富。至目前,100個重點項目已開工99個,其中建成74 個、在建25個,片區建設總體進度超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