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救治+招商引資”,助力負債企業涅槃重生
窗外,路面干凈平坦,貨車有序進出;窗內,機器高速運轉,一一擺放整齊的電機零部件整裝待發。 走進黃橋經濟開發區的江蘇宏陽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一年前,這里曾經地面泥土裸露,車間停產靜謐無比,大門口的廠牌也染上銹斑。原企業因項目、研發等問題未能形成產能,負債6000多萬元,嚴重資不抵債。 是簡單一破了之,讓企業“一損俱損”,還是重新尋找新的投資人,助企業重獲生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的司法精神,市法院作出了選擇。 據了解,市法院發現企業異常后及時介入,通過黃橋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渠道,了解到一家江陰客商有投資意向,當即啟動了預重整程序,根據債務人、主要債權人、屬地政府的推薦,指定律園律師事務所為臨時管理人。市法院牽頭園區、臨時管理人、原企業和江陰企業家在預重整期間召開商業談判,去年6月5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了重整方案:江陰客商注冊成立江蘇宏陽機電公司,購買這家公司的全部股權,原企業股權變現后,用來清償各類債務。“‘預重整-重整’程序當中,普通債權人的債權達到了20%。在這過程中我們也進行了比較,如果按照破產清算的話,它的普通債權比例也只有1.52%。”江蘇律園律師事務所主任錢志文說。 運用“重整救治+招商引資”機制最終助力負債企業成功擺脫“債務危機”。宏陽公司則利用現有的土地、標準化廠房引進電機零部件生產線,僅用兩個月就投入生產,大幅縮短了工廠建設及手續辦理的時間。 在市場經濟浪潮中,企業難免有“生老病死”。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治護航保障也需馳而不息。市法院搭建“預重整”司法平臺,不僅扮演著“醫生”的角色,更是司法職能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載體。今年4月份,我市發布優化營商環境“十佳案例”,市法院“重整與招商”助力企業煥新騰飛案例成功入選。“今后,我們將秉持‘多重整救治,少破產清算’理念,高效發揮破產審判職能,以高質量的司法保障,為企業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全力助推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市法院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庭長王云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