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責任 “丈”出溫馨家園——記延令街道國慶二村社區黨委書記生志紅
社區書記是黨在社區工作的領頭人,也是居民群眾的貼心人。生志紅擔任延令街道國慶二村社區黨委書記以來,始終堅持把“用心用情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守“把居民當家人、把社區當家建”的工作理念,提升治理能力,服務社區居民,傾情描繪基層治理的同心圓。 上午8點不到,生志紅接到輕工小區居民的電話,李奶奶家門前栽種了多年的銀杏樹突然枯萎死亡,連日來因找不到原因,讓李奶奶在家門口反復抱怨,引發了鄰里間的小摩擦。接到電話后,生志紅立即放下手頭工作,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趕往現場,幫助解決矛盾。 剛處理完一個矛盾,生志紅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戶居民家中,國慶二村社區共有15個網格,常住人口12193人。在這個龐大的社區里,在這個熱鬧又復雜的社區里,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瑣事需要處理,樓上漏水、噪音擾民、停車糾紛……每一件看似微小的矛盾,都可能成為影響居民生活的“心頭刺”。“社區工作沒有下班時間”,這是生志紅常說的一句話。每當有居民打來電話,生志紅都要安排好各項工作,當天的問題當天就要到居民家門口了解清楚,安撫居民的情緒,督促解決問題。生志紅和他的同事們,就像社區的“解鈴人”,用腳步丈量責任,用行動化解難題。生志紅告訴記者:“每日到崗后,我首先梳理網格內收集的居民訴求和矛盾糾紛,精準分派落實,確保當日事當日畢,訴求有回應、矛盾不過夜。” 隨著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加快,近年來,國慶二村社區的8個老莊臺生產組、4個老舊小區、19家老舊單位宿舍樓等陸續迎來了改造。但在改造過程中,違章建筑一直是改造的“老大難”問題。作為社區的當家人,生志紅和同事們接到通知后,立刻投入到全面而細致的摸排工作中,對每一處違建進行登記造冊,詳細了解違建的面積、用途、建造時間以及居民的訴求等信息。在講政策、積極協調社區資源的不懈努力下,隨著一處處違建被順利拆除,國慶二村社區的面貌逐漸煥然一新。原本狹窄的街道變得寬敞起來,雜亂的公共空間變得整潔有序,社區的整體形象得到了極大提升。居民們親眼目睹社區的變化,對改造工作的支持度也越來越高。生志紅介紹:“韭菜橋新村通過成立專班,逐戶開展思想工作,最終獲得居民支持,成功拆除100多戶歷史違建,實現老小區改造后的整潔有序。” 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居民的綜合素質也要越來越高,才能真正實現社區的長治久安與可持續發展。生志紅和社區工作人員結合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社區居民文明公約》,對居民在公共環境、公共秩序、鄰里關系等方面的行為進行了規范和約束。同時,建立紅延小站“有說法”工作室,邀請社區內的老黨員、法律工作者、熱心居民等組成調解團隊,近一年來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4起,調解成功率達92%以上。除了調解矛盾糾紛,“有說法”工作室還定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和咨詢服務活動。居民們在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也更加懂得如何依法依規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為社區的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居民趙冬蘭說:“有問題到社區找他們做工作,他們能夠公平公正地幫我們處理好,對事情一絲不茍、認真負責。” 在一方社區,盡十分責任。國慶二村社區通過“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生志紅和同事們用“小網格”托起“大民生”,以“微服務”凝聚“大能量”。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讓這個萬人社區始終保持著和諧溫暖的底色。生志紅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國慶二村的每位居民生活更舒心、歸屬感更強,將社區建設成和諧宜居、充滿活力的溫馨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