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鐵軍的“敢”字破題術——解碼泰興高質量發展“自然力量”
長江奔騰,銀杏參天,泰興這片土地以江的豪邁與林的堅韌孕育出一支敢為人先的自然資源鐵軍。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守護與發展重任扛在肩頭,四獲國務院表彰、五次省政府督查激勵、八年蟬聯泰興市服務地方發展先進單位、榮膺“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一串串閃光榮譽背后,是一支以“敢”破題、以“創”開路的鐵軍。他們如何激活“爭先基因”,釋放“改革銳氣”,凝聚“協作合力”,點燃“青春動能”?記者深入探訪,解碼其護航高質量發展的“自然密碼”。 “爭先基因”鑄就鐵軍風范 “勇爭一流不是口號,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欒俊在部署爭先創優工作時強調,“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的榮譽“含金量”,是由無數個深夜辦公室的燈光、24小時服務重大項目的堅守、執法隊員踏遍阡陌的足跡共同熔鑄的。 項目攻堅與資源保護,驅動發展的“雙輪”始終高速運轉。面對常泰長江大橋、高鐵新城等省級重器的資源需求,該局創新“提前介入、全程跟蹤”模式,組建服務專班提供“保姆式”保障,刀刃向內優化流程。建立項目用地全市統籌、有償使用機制,實行“城鎮開發邊界+年度增量規模”管控。換來土地報批總量、供應總量領跑泰州,為城市騰飛夯下堅實根基。 盛夏時節,廣袤田野孕育綠色希望;長江濕地生態修復成效顯著,重現水清岸綠美景;古銀杏群落實施“一樹一策”精準保護,讓千年年輪得以延續。該局嚴守自然資源紅線,率先完成年度耕地恢復任務,新增耕地總量、違法用地整改率雙雙位居泰州地區第一,并獲評“全國林草系統先進集體”,交出了一份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亮眼答卷。 “改革銳氣”激活發展動能 在全省村莊規劃工作現場推進會上,“泰興模式”成為鄉村振興范本。該局以“三級規劃”為經、“城鄉協同”為緯,將八一巷、里仁巷的青磚黛瓦與城市發展留白空間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讓歷史文脈與現代發展交相輝映。同時,該局還提前謀劃規劃用地布局的彈性空間,積極推動“多規合一”改革,強化縱向規劃信息互聯互通,提高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改革的觸角同樣深入服務末梢。不動產登記領域的“極簡革命”讓人印象深刻:“雙預告和預轉本登記”銀行一站式服務模式走向全國,24小時自助服務、AI導辦讓效率飛躍。該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聶鋒介紹,從“雙預告登記”到“碼上辦理”,數字技術打破部門壁壘,讓“幸福紅本”觸手可及。 面對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挑戰,該局探索出的“五創新五提升”路徑成為“泰興解法”——引導產業鏈聚集、鼓勵空間立體共享(如樓頂光伏)、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和混合布局提質增效、高效盤活低效閑置土地。金茂源項目的“園中園”等示范案例,正是土地煥發新生、畝均效益躍升的生動寫照,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團結協奏”譜寫奮進樂章 “全鏈條協同機制讓我們像精密儀器一樣運轉。”該局副局長徐建鋒介紹,從耕保科牽頭報批到收購儲備科精準掛牌,再到批后監管科無人機巡查,每個環節無縫銜接。在局務會上,領導班子與專家團隊圍桌研討,電子政務系統實現多終端同步審批,讓“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 “師徒結對”傳承經驗智慧,“技能比武”錘煉過硬本領。在田間地頭的第一現場,開發區分局青年骨干小季與業務專家老孫并肩作戰。“師傅手把手教我每一項重點業務、業務的每個環節、環節的每個關鍵點,讓我快速成長,老手冊里的群眾工作法也讓我從快速上手逐步走向得心應手。”小季說。這種“傳幫帶”傳統,讓越來越多的年輕干部成長為骨干中堅力量。 對外,該局則主動牽手相關部門、鄉鎮(街道),在重大項目保障、耕地紅線守護、惠民實事攻堅等硬仗中凝聚起強大合力。每一項成績的背后,都是他們同心同向、并肩作戰的身影。 “青春活力”點亮奮斗征程 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年干部職工是重要的中堅力量。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為事業注入蓬勃朝氣。演講賽、辯論賽、大合唱的舞臺,激揚著青春風采,淬煉著團隊精神;業務大比武、技能競賽的賽場,則成為錘煉專業素養、提升履職能力的練兵場。 這份活力也延伸向社會,“心蕊媽媽”志愿服務的溫暖、黨建引領活動的傳承,在關愛留守兒童、服務社會中傳遞著自然資源人的溫度與擔當,凝聚團隊向心力,也為城市文明增添亮色。 “自然敢為、奔遠爭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每一寸土地書寫成發展的詩行。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自然資源人正以奮斗為筆、以汗水為墨,繪就一幅永不褪色的時代畫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