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為筆繪藍圖,規劃領航譜新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紀實
近日,一場緊張激烈的自然資源業務大比武活動在我市火熱開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精心選派的10個代表隊齊聚一堂,圍繞耕地保護、土地征收等核心業務,秉持“全業務、一張卷”“全員會、一起賽”的原則,展開了理論考試與知識競答的激烈角逐。這場活動不僅是對業務能力的一次大檢閱,更是激勵全體干部職工提升專業素養、鍛造過硬本領的重要契機。 “翰墨展卷處,正是礪劍時。”該局將持續開展培訓比拼相關活動,致力于打造一支提筆能寫、開口能講、問策能對、遇事能辦的自然鐵軍,為推動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創新引領 2024年,我市在自然資源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全國性成績。不動產登記中心憑借便民服務的卓越表現,獲評“全國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窗口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成為全國學習的典范。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憑借專業能力脫穎而出,成為“2024年度先進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樹立了標桿。全國土地衛片執法第二輪試點也在我市順利開展,為加強土地執法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展有力 在全省層面,我市同樣成績斐然。榮獲“江蘇省耕地保護激勵市”等多項榮譽,多項工作入選優秀項目、案例與創新成果,充分彰顯了我市在自然資源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動產“一件事”改革與全流程“一網通辦”試點順利推進,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高鐵新城等重大項目用地獲批,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土地保障。此外,專家初步認定當地有望發現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淺層氦氣礦藏,這一重大發現為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效顯著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年度重點任務,創新實干,奮力攻堅,在規劃引領、耕地保護、生態修復、要素保障、便民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支撐和空間保障。 規劃引領精準發力 城鄉發展藍圖更清晰 高標準完善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等專項規劃,并將綜合交通等規劃內容納入“一張圖”數據庫。城區城東、城西片區詳細規劃獲批實施,其他單元穩步推進。鎮區單元規劃成果豐碩,多個獲專家認可或政府批復。村莊規劃備案加速,146個村莊已完成備案,148個已完成成果預檢匯交。15個鄉鎮(街道)國土空間規劃形成深化成果,部分已進入公示階段,為城鄉可持續發展繪就了科學藍圖。 要素保障堅實有力 重大項目落地更通暢 全力保障項目用地需求,高效推進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創新推行“容缺受理+并聯審查”模式,精準服務城建交通及重大項目,完成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高港至泰興段和鹽城至靖江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報批,上半年掛牌成交國有建設用地19宗885.6124畝,劃撥供地18宗619.79畝,撥用集體土地10宗18.73畝,以入股方式供應集體建設用地7宗61.20畝。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提升,通過數據治理、存量盤活、資產清查及示范市建設,推動自然資源高效利用。 耕地保護動真碰硬 “飯碗田”守得更牢靠 嚴守耕地紅線,土地執法監管持續強化,歷年巡查及衛片違法用地得到有力整改,動態巡查機制不斷完善,違法違規行為被嚴肅查處。全面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構建網格化責任體系,繪制并應用耕地保護“一張圖”,推進耕地專項規劃謀劃、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更新及耕地評價年度更新。土地整治扎實推進,完成多項增減掛鉤、占補平衡項目和設施農用地核查,保障了土地資源合理高效利用。 生態修復成效顯著 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麗 林業資源管理持續加強,完成省級公益林落界數據庫建設,多個鄉鎮建成林地儲備庫,嚴格執行林木采伐限額。林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完成新增造林714.03畝,更新造林1211.99畝,森林撫育1.86萬畝。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加大,通過網格化監測、基地巡查、收容救護及線上線下宣傳,有效提升生態保護水平,全市布設50個市級美國白蛾監測點,6個銀杏超小卷葉蛾監測點,實行網格化管理,全覆蓋監測。截至目前,共維護銀杏面積24.72萬畝、意楊面積8020畝。 便民利企服務升級 營商環境優化更深入 行政審批提速增效,實行容缺審查、“三證齊發”,更新“一事一碼”高頻事項,為重點項目提供“提前介入”服務。先后助力江蘇虹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企業實現重大項目“三證齊發”,總投資額達26.4億元。農民權益保障堅實有力,順暢銜接“二輪延包”與不動產登記,堅持“即征即保”,高效化解信訪糾紛。持續探索登記數智化、營商環境優化新路徑及AI技術應用,提升服務質效。 黨建引擎全速運轉 組織根基夯實更穩固 堅持理論武裝,制定學習計劃,開展黨組會、中心組學習及黨建督查調研等活動。突出政治建設,落實“第一議題”,調整優化黨支部,做好黨員發展轉正,評選先進。聚焦主責主業,實施“黨建 + 業務”融合工程,開展特色創建與“大比武”活動。嚴格正風肅紀,制定廉政要點,開展專項整治,配合立案調查。深化為民服務,召開會議解決企業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及時辦理群眾訴求,滿意率達 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