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 | 向“新”進行時·百企觀察(79)|長虹三杰:產線上新,一分鐘“出爐”300只電池
【編者按: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即日起,由泰州市委網信辦、泰州市社科聯特別支持,新華日報社泰州分社全案執行的“向‘新’進行時·百企觀察”融媒體新聞行動啟動。調研組將深入泰州6個區(市),圍繞“尋找新質生產力”“奮進創新之路”等主題,通過一線蹲點采訪、專家學者共商、融媒矩陣傳播等形式,聚焦廣大企業創新發展的蓬勃活力和強勁脈動。】
走進位于泰興市黃橋經濟開發區的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200PPM全自動智能制造車間,2條全球領先的高倍率鋰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一節節可用于電動工具、園林工具、家用吸塵器、無人機、電動摩托車等領域的高倍率圓柱鋰電池在這里依次下線。機器人歡快地“唱”著歌曲來回穿梭,把電池運到指定的倉庫。
“200PPM,就是每分鐘可生產出200只電池,效率較以前提高2倍。”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總監王先進告訴記者,企業最開始采取的是半自動化,像配料稱重、投料、裝備等工序均需人工參與操作,生產摻雜人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產品一致性。與之相比,200PPM全自動智能制造項目22道工序全部采取全自動模式,員工只需在一旁看著,防止機器故障出現,因而用工數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現在每一條產線都是滿產飽和的狀態,過去需要210人,現在只需要70人不到。”
來到公司化成分容車間,只見大型自動化設備高效運轉,白色機械手臂靈活揮舞,精準地將一筐筐鋰離子電池放入軌道。控制室內,只有寥寥幾名技術人員正聚精會神地緊盯電腦屏幕,保障生產有序進行。“我們整個化成分容車間只需要5個人進行管理。”該公司生產部部長陸順超自豪地說,通過對化成分容工藝和流程進行改善,優化后的化成分容工藝流程預計可縮短7天,大大提高了化成分容的產能,進而降低化成分容的單位產品電耗。
效率提高了,產能隨之一次次躍上新的臺階。從2016年至今,長虹三杰基本上以“億級”的速度在跳躍,2016年突破億元、2017年突破2億元、2018年突破3億元……2024年達16.5億元。企業引進的韓國全自動裝備生產線,建設全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相融合的現代化制造車間,日產鋰電池達到60萬只,年產能由過去的1G瓦時提升至1.5G瓦時,人均產值提高 1 倍,能耗降低近 20%,在電動工具用圓柱動力型鋰電池細分領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
布放管道、組裝設備、調試機器……連日來,在長虹三杰四期高倍率鋰電研發生產項目車間,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加緊安裝投料、制漿、烘箱、涂布等生產設備,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投資32億元的長虹三杰四期項目是省重大項目于2022年開建,打造行業數字化標桿工廠,實現降本增效,完成企業轉型升級。目前正加班加點進行設備試運行,預計今年6月進入生產狀態。”據項目現場負責人劉偉介紹,四期項目由國內外一流的技術團隊開發,該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采用高鎳正極和硅碳負極,優化現行工藝流程,通過正負極制漿、擠壓涂布、卷繞裝配、優化及分容,實現高品質、高效率的環保節能化生產。劉偉介紹,整個四期項目有4條生產線,采用300PPM速度,每分鐘可生產出300只電池,由于全部采購全自動進口設備,產能較企業原來一期、二期、三期的單條線產能提高了50%,能更好服務全球知名品牌客戶。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商學院院長劉堯飛教授: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全力邁向碳中和的背景下,加快數智賦能已成為新能源企業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引擎。長虹三杰新能源公司以數智化轉型為突破口,通過全自動智能制造車間、300ppm高速生產線以及高精度視覺檢測系統,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行業樹立了智能制造與技術創新的典范。 泰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基礎好、后勁強、空間大,是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高質量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要繼續深化“智改數轉”,加速超低溫電池、高倍率鋰電等前沿技術攻關。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以“鏈式思維”統籌發展,以技術革新驅動產業升級,以工業“智變”推動經濟“質變”。
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圓柱形高倍率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制造、銷售,先后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業工程中心、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國家綠色工廠等榮譽稱號。公司產品具有高倍率、高能量密度、循環壽命長、安全等級高、一致性好等特點,廣泛應用于電動車、電動工具、園林工具、吸塵器、小家電、航模等領域,已通過多項國內、國際認證,動力型鋰離子電池被認定為綠色設計產品,相關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圓柱形高功率、高能量、大倍率、寬溫幅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空白,打破了國外企業對該產品的價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