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以科技創新激活產業發展新引擎
當前,科技創新正在從地方經濟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我市科技部門如何以科技創新激活產業發展“新引擎”,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聚力突破?昨天,市科技局局長奚海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闖’的勁頭破冰前行,以‘拼’的勇氣開創新局、以‘干’的作風狠抓落實,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泰興貢獻科技力量。”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的主要載體。“我們將聚力主體培育,夯實創新發展根基。”奚海燕說,做優企業質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大育強機制,引導企業深耕主業,長期專注細分領域的研發創新,致力打造“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做強研發機構,加強企業研發機構質態提升,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常態化開展觀摩交流、專家巡診、貫標評定等活動,鼓勵企業到創新資源富集區建設離岸創新中心。做實為企服務,支持企業通過“揭榜掛帥”“眾籌科研”等方式解決技術難題;建設“泰企惠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推廣省科技創新券,實現研發資源協同共享,降低企業創新成本。 全市2024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暨2025年工作推進會議提出,要加強高能級科創平臺載體建設,加快實現一批“從10到100”的成果轉化、“從100到N”的產業化發展。“我們將做強平臺支撐,提升創新發展動力。”奚海燕說,提升重大研發載體建設成效,高規格構建“一園區一產業一平臺”發展格局,全面加強平臺績效管理,為我市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攀升、未來產業育苗提供有效科技支撐。提升孵化創新中心建設水平,圍繞創業項目“種子期—初創期—高成長期”需求,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孵化服務網絡,推動園區積極打造省級標桿,工信部卓越級、高能級孵化器。同時,全面深化與長三角國創中心合作,在深圳河套地區設立離岸創新中心,積極導入粵港澳科創資源。提升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職能,發揮好其在企業、高校院所和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組建創投公司,探索“中心+公司”聯合模式,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科技招商圈,加快導入各類科創資源。 集聚創新資源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提條件。“我們將加快要素集聚,優化創新發展生態。”奚海燕說,拓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開發更多科技金融產品,充分用好撥投結合、科技攻關引導資金,積極探索科技保險在化工中試的減震和穩定作用。創新科技招商,建立“科技+”招商聯動機制,實施“科創雙銳”培養計劃,加快“科創新銳”成長為“全能精兵”;充分發揮企業家在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按照“政府搭臺、專業把關、企業自主”的原則,組建“創投俱樂部”,推動更多民營資本參與科創項目的招引和落戶。精準產學研合作,聚焦“123”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精心編制產學研創新地圖,構建“一產業一地圖”協同創新網絡,加強與重點院校及優勢學科的交流合作,推動一流科學家和一線問題精準對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