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治理“繡”出城市幸福新圖景
讓人民更幸福是城市治理的核心使命,更是城市發展的永恒追求。在這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中,我市以“繡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質,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期待。一條條秩序井然的文明小巷,一個個改造一新的老舊小區,一片片設施完善的運動場地……讓幸福觸手可及。 日前,在濟川街道中興和苑南側戶外健身網點,造型新穎、功能齊全的智能健身路徑吸引了周邊居民前來健身、鍛煉。健身網點內設置了扭腰器、推舉訓練器、腹部訓練器、健身車等10類器材,可以滿足市民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市民陶蘇南說:“泰興發展得真好,我們老年人特別開心!到處都有健身器材和鍛煉場地,這樣的生活讓我們心里美滋滋的。” 近年來,我市聚焦“群眾就近健身需求”,按照利民惠民的原則,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空閑地、邊角地、公園綠地,扎實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項目,持續完善城市“10分鐘健身圈”。至目前,我市已建成體育健身場地面積約437萬平方米,人均場地面積達4.61平方米,建成開放約100公里慢行健身步道,讓市民在如畫風景中慢行健身、放松身心。市民吳明龍告訴記者:“健身步道特別適合老年人鍛煉,路面有彈性且平坦,再陰暗的天氣,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在這里鍛煉。” 走進改造一新的韭菜橋新村,曾經斑駁的墻面換上了嶄新的“外衣”,曾經縱橫交錯的強弱電桿線已完成下地埋設,曾經破損坑洼的水泥路面被瀝青路面所取代,道路一旁施劃了公共停車位,車輛停放整齊有序。此外,新增設的路燈、監控等設施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居民元林介紹:“路好走了,下水道也通了,生活環境變好了。” 老小區是城市的“年輪”,鐫刻著歲月的記憶。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老城有機更新,累計投入8.9億元,實施了238個老舊小區改造。截至目前,城區2000年以前建設的老舊小區改造完成率達84%。國慶新村四區居民李正俊說:“改造之后面貌煥然一新,比以前干凈多了,看上去心情舒暢,提高了我們的幸福指數。” 加裝電梯是完善住宅使用功能,改善居住條件的一項惠民舉措。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老舊住宅加裝電梯,讓居民的幸福生活“一鍵直達”。扎實開展物業管理專項整治,加強背街小巷衛生、秩序長效管理,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建成文明小巷37條、文明樓道311個、文明角60個。持續拆解城市空中“蜘蛛網”,讓宜居與幸福的樂章奏響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