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鎮蘇坔村 “豬·沼·果”,串起生態種養鏈
配比飼料喂香豬、豬糞變沼液、沼液育果樹……在濱江鎮蘇坔村,一條種養循環的生態農產鏈條不斷延伸。有限的資源在這里得到充分循環利用,讓傳統印象中臟亂差的畜牧養殖實現“華麗轉身”,養出生態豬,種出生態果,為鄉村振興走出一條新路。 近日,記者走進濱江鎮蘇坔村玉泉農場,看到果農們正忙著為水蜜桃套袋。農場業主季石泉介紹:“這幾天就是套袋的時候,這里來的都是無錫陽山的工人。你看,我這個水蜜桃現在是青的,再過十天半個月就是白里透紅,可以上市了。”一旁的無錫套袋工張花也忍不住稱贊:“樹葉好青翠,葉片都挺厚實。今年果子比往年多,還比往年好看。這樹長得這么好,葉子這么好,我們巴馬香豬發酵好的豬糞是起了很大作用。” 在標準化豬舍里,巴馬香豬和藏香豬正歡快地吃著飼料。季石泉告訴記者,他曾在廣西南寧做消防安裝,偶然間看到巴馬香豬,覺得很有趣,便想著把巴馬香豬發展到自家果園里。后來,隨著繁殖量增大,他開始進行圈養,并采用了河南的em益生菌(有效微生物群)菌種發酵床養殖。“豬糞在發酵床里循環發酵,豬不生病,狀態特別好。一年周期之后,發酵床失去價值,我們就把它清理出來還田。”季石泉說。 這些經過發酵的豬糞,搖身一變成為沼肥,實現了“田頭提貨”,為果樹提供了天然養分。季石泉介紹:“因為它本身菌體就含有殺蟲成分,人家果園打農藥打10次,我頂多打3次。現在精品水蜜桃8兩到一斤,可以賣12塊錢以上,我這個桃園總產量今年應該達到10萬斤左右。” 為了保證香豬的品質,季石泉的妻子戴紅玉在飼料配比上下了不少功夫。“基本上是使用玉米、豆粕、麩皮,還有紅糖酵素。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配比和時間,發酵時間也不一樣。像它小的時候,飼料發酵的時間就比較短,十天就可以了,長大之后,飼料發酵就要15天到20天。”戴紅玉說。 目前,農場現有巴馬香豬200頭、藏香豬100頭,香豬市價每斤45至50元。值得一提的是,農場有一半以上的香豬采用認養模式,即顧客認養一只豬,到年底農場提供一頭出欄的豬。季石泉表示:“我打算把這一方面推廣出去,明年的出欄量我要達到1500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