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泰興 泰省心——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方案迭代至7.0版
深化世行對標改革、細化市場主體服務、優化涉企監管執法、強化環境共建效能……近日,《泰興市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發布,意味著年度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從1.0版迭代到7.0版,切實提升政策精準度、市場滿意度、執法規范度和工作協同度,著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貼心的政策支持、更舒心的市場環境、更暖心的法治保障、更省心的辦事體驗。 營商環境是土壤,更是競爭力。自2019年開始,我市營商環境改革方案今年已迭代至7.0版。“7.0版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更加注重提升服務便利度、市場公平度、企業感受度,謀劃了一批‘創新性、突破性、實效性’改革舉措,以最小顆粒度破解市場主體難點堵點。”市發改委主任燕榮華說。一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想企業之所想、想企業之將想、想企業之未想,努力為市場主體營造更優環境。7.0版方案以“企業出題+部門答題”的模式進行謀劃,在組織召開園區、鎮街、體驗員等座談會的基礎上,全面梳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積極關注12345熱線、省市營商環境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直面經營主體關切,緊扣企業群眾訴求期盼,系統提出了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40條舉措。 在問需于企、問政于民的同時,我市主動瞄準國際標準規則,對標先進地區改革經驗,加快形成營商環境區域競爭的比較優勢。7.0版方案中“深化世行對標改革”為前一版行動方案的延續和深入。據了解,我市去年率先在泰州區域內推出“對標改革提升行動”,在經營場所獲得、勞動力資源、金融服務獲取、商業糾紛解決等10個指標方面研究提出政策舉措。 企業和民眾的獲得感是評價營商環境的“硬杠杠”。今年,我市推出“細化市場主體服務”相關舉措,實現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良性互動。在政務服務方面,著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如加快“數字政務”建設,開展AI問辦試點、積極拓展“跨省通辦”領域和范圍等,切實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和企業群眾辦事體驗;在市場環境方面,圍繞重點關切的中介機構管理、資源要素保障、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等領域,以擔當有為強化服務保障;在公平競爭方面,聚焦政府采購、招商引資和招標投標等有效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更加重視保護基層經營主體發展需求,確保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聚焦企業反映突出的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執法頻次高等問題,我市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刀刃向內的勇氣,自我加壓、靶向發力。針對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一類事”,創設了“企業安靜期”,在每月15日前,各級行政執法機關除因上級交辦、突發事件、案件查處、安全檢查等特殊原因外,不主動到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同時,還要求各行政執法機關實行“綜合查一次”、分級分類、智慧無感監管,最大程度減少現場檢查頻次,破解重復檢查難題;推行“掃碼入企”,落實涉企行政檢查登記制度,實時核驗檢查任務內容,查看檢查結果,開展檢查評價,切實降低涉企檢查頻率;探索“優信豁免沙盒”制度,深化信用積分激勵,對“入盒”企業合理減少檢查頻次,優化檢查方式,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效為企業松綁減負,營造護商好環境。 7.0版方案還將在“強化環境共建效能”上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優教育醫療質效、暢通政企溝通、化解問題訴求、注重基層共建、創優營商氛圍,全面服務好“三個大抓”。同時,充分發揮基層服務企業發展“橋頭堡”作用,用好營商環境體驗員制度,持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讓“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讓“重商、親商、安商、惠商”的濃厚氛圍彌漫開來,進一步增強泰興吸引力和競爭力。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燕榮華表示,2025年,我市將持續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不僅要做到“無事不擾”,還要保證服務“無處不在”,以更多務實的創新舉措,持續擦亮“到泰興·泰省心”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做好“到泰州,泰周到”營商環境品牌的泰興解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