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埝“梅隱茶舍”喚醒農旅融合流量密碼
|
在咖啡“續命”成為都市常態的當下,不少年輕人內心深處渴求著一杯來自鄉村的清茶,以覓得片刻寧靜與放松。在宣堡鎮梅埝村,一家新中式茶館——“梅隱茶舍”悄然興起,憑借著獨特的茶品與宜人的環境,正成為年輕人競相探訪的“寶藏之地”,也勾勒出鄉村農旅融合發展的新畫卷。 走進宣堡鎮梅埝村,穿過一條20多米長的銀杏林,繞過一排緊密相連的自建房,一座別具韻味的小院子映入眼簾。籬笆外墻透著質樸,古樸的木質小門散發著歲月的溫度,與隔壁普通自建房形成鮮明對比,這便是“梅隱茶舍”。 “梅隱茶舍”主理人高宏,此前在福建工作十余年。談及回鄉開茶舍的緣由,她感慨道:“我父母去看我時舟車勞頓,十分辛苦,后來我便決定回來,陪在老人身邊。”而開茶舍的想法,則源于家庭與福建茶文化的雙重熏陶。“我爺爺、父輩一直以茶待人,福建濃厚的茶文化也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想把茶文化分享給更多人,讓家鄉也能有更多元的茶體驗。” 踏入“梅隱茶舍”,80平方米的空間簡約自然,本土水鄉畫、花草盆栽、禪意裝飾品隨處可見,潺潺流水聲更添幾分寧靜。茶舍的建筑風格獨具匠心,高宏一心想要還原兒時記憶中的老式瓦房。屋內的梁采用榫卯結構,由村里70歲的老師傅純手工打造,這是他的“封筆之作”;屋頂的瓦片更是四處淘來的舊物,一家收一點,一家要一點,才湊齊了這滿屋的古樸韻味。 在高宏看來,活化老建筑并非簡單的挽救,而是要與記憶和傳統對話。“現在的人腳步太快,靈魂都被甩在了后面。我希望這個小院能讓人靜下來,回歸自然,無論是喝茶、聊天,還是獨坐、冥想,都能找到片刻的安寧愉悅。” “梅隱茶舍”不僅環境宜人,茶飲也別具一格。考慮到年輕人對傳統純茶接受度有限,但對茶飲品興趣濃厚,高宏大膽創新,將傳統閩南四果湯與茶元素巧妙融合。她選用適合冷萃的烏龍茶和白毫銀針作為湯底,搭配福建特色的燒仙草、海石花以及薏仁等健康食材,打造出夏日祛暑清涼的特色茶飲。這些茶飲入口不甜膩,茶香在舌尖回味無窮,深受年輕人喜愛。 從單純品茶到特色茶飲,從“一壺一杯”到特定茶器,“梅隱茶舍”不斷賦予喝茶以“儀式感”,讓年輕人在品味茶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如今,“梅隱茶舍”已成為梅埝村的網紅打卡點,吸引著眾多年輕人到村探茶。宣堡鎮梅埝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郭衛東表示:“鄉村茶館是我們正在大力推動的農旅融合新載體,我們希望‘梅隱茶舍’能發揮更大價值,不僅是一個網紅打卡點,更要成為一個連接樞紐,串聯起鄉村周邊的苗圃田園、動物館、民宿、農場等關鍵要素,形成新的區域消費場景,讓更多市民游客走進鄉村,感受鄉村的魅力。” 在梅埝村,“梅隱茶舍”宛如一座時光驛站,放慢了人們的腳步,也讓鄉村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像“梅隱茶舍”這樣的特色茶館在鄉村涌現,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