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湖頭村:滴灌潤田解“渴” 輪作生金促“豐”
2025-05-12
瀏覽次數:
大中小
|
當下,正值分界鎮湖頭村一處大棚種植基地的甜豌豆收獲之際,碧翠如玉的甜豌豆掛滿枝頭,與繁密的枝葉相互映襯。而全面覆蓋種植基地的滴灌系統,仿若脈絡,將精準調制的水肥溶液源源輸送至每一株作物的根系。 “滴灌讓土地‘喝飽水’卻不‘喝醉’。”市金鵬家庭農場負責人陳新喬站在智能化大棚內,輕撫飽滿的豆莢介紹。該基地采用大棚種植模式,頂部覆蓋遮陽降溫膜減少水分蒸發,地下鋪設滴灌帶實施精準補水,形成立體保水網絡。“我們最近保持15天的水肥供給,確保豆莢鮮嫩無農殘。”陳新喬透露,今年基地甜豌豆畝產與往年差不多,且全部達到出口標準。 陳新喬還利用“時間差”帶來增值效應。基地實施西蘭花、甜豌豆、青豆等輪作套種模式,在豌豆采收后立即補種西蘭花,實現土地全年無休。“這茬豌豆還能再采收十幾天。”陳新喬指著即將裝車的貨品說,這些“綠寶石”將直供本地及如皋、福建等合作企業,部分精品豆還進入上海高端商超。 “跟著陳老板學技術,老板澆水我也澆水。”正在采摘的村民陳愛華笑言,得益于向陳老板“取經”,今年她家自種的甜豌豆穩產保值。像她這樣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村民,在基地還有數十人。 為應對旱情,湖頭村組建由農技專家、村干部組成的“抗旱幫扶組”,深入田間“把脈問診”。“我們深入到農戶家中,一對一進行指導,并幫助查看農作物長勢,幫助他們穩定產量。”湖頭村村干部姬曉菲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