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菇本堂:菌菇過上“數智生活”
2025-05-09
瀏覽次數:
大中小
|
5月8日,記者走進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菇房內,多層鐵架上整齊擺放著菌包,菌包扎孔中長出了一簇簇圓潤飽滿的鹿茸菇。點擊操控設備,便可自動開啟溫度、濕度等的調節。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過此地的全自動智能化控制,但最近實施的新一輪設備改造讓記者又一次驚訝于科技的力量。“你看看,原來這么高的床架,需要三個人從上面往下面抬,而現在通過設備改造,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將成熟的鹿茸菇搬運到出菇機上,勞動強度降低了很多。”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王亞林說。 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食用菌類產品的企業,目前公司共有菇房50個,通過對出菇機半自動化的改造,每年為公司節約近百萬元的成本。技術創新是菇本堂發展的核心動力。為提升產品競爭力,菇本堂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去年,公司更換了四臺培養基滅菌器,新上馬兩臺高速裝瓶機,使得生產效率和質量有了明顯提升,還減少了能耗20%左右。“兩臺高速裝瓶機每天的裝瓶量是十萬八千瓶,我們用時八個小時。沒改造之前,我們三臺裝瓶機,八個小時只能裝六萬瓶,這是一個方面的改善。第二個方面是,我們兩臺裝瓶機穩定性和質量有了很大提高,裝瓶穩定后,菇的產能原來一個菇房產12噸菇,現在可以采15噸菇。”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廠廠長鄭慧芬介紹。 目前,菇本堂生產線已滿負荷運轉,鹿茸菇、白玉菇等主打產品每天的出菇量在60噸左右。一季度公司產值突破6000萬元,同比增長10%。“今年,我們每天發往全國的冷藏車有30多輛,每天50噸的鮮品供應全國市場。”王亞林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強化產學研合作,計劃在兩三年內篩選出自己的品種,解決食用菌種植中菌種依賴國外進口的“卡脖子”問題,致力于為現代農業發展打造新樣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