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甜豌豆研學”到“紅色記憶館” 我市鄉村旅游解鎖振興密碼
|
連日來,我市各地鄉村文旅消費場景精彩紛呈、持續創新拓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動相繼開展,為游客們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具吸引力的出游選擇。在分界鎮滕興村,憑借“甜豌豆之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當地聯合專業研學機構精心開發了農事采摘、自然體驗等戶外課程線路。活動現場,不少萌娃在家長的陪伴下歡快地深入田間地頭,親身感受農業的獨特魅力。 “跟媽媽還有妹妹一起摘了豌豆,還品嘗了,甜津津的,可好吃啦!我們在這里可以盡情地奔跑、玩老鷹抓小雞,還有好多好玩的游樂設施。在這里,我感覺身心特別放松,特別愉悅。”學生蔡婧苒興奮地說道。 在融合農業實踐與教育創新方面,我市積極作為,大力引導各專業機構與特色田園鄉村深度融合,聯合打造特色精品線路,全力推進“農業 +”新業態蓬勃發展。各地因地制宜,巧妙融合文化、教育等元素,積極探索發展親子經濟、研學經濟等新模式,為鄉村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點。 戶外研學機構工作人員李一航介紹:“我們全市一共梳理了18個特色點位,按照二十四節氣時序、特色農產品、紅色文化等精心策劃了不同的研學主題。全年大約有一萬名學生參與研學活動,每周都會舉辦兩三次研學課程。通過農耕體驗、自然教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鄉村振興帶來的新變化,在他們心中種下熱愛鄉村、關注農業的種子。” 立足鄉村多元資源要素稟賦,我市各鄉村依托“創新”這一強大引擎,成功打破傳統業態模式,開辟出一條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這幾天,宣堡鎮梅埝村的宣泰戰斗紀念館熱鬧非凡,吸引了不少青年游客前來打卡參觀。這座場館原先僅具備歷史文物陳列展示功能,為進一步提升吸引力,梅埝村積極引導村委會工作人員、村民志愿者踴躍參加紅色歷史知識培訓,轉型成為專業講解員,實現了隨時隨地、人人能講。游客們從本地人口中聆聽本地文化故事,更加真切地重塑“蘇中七戰七捷 - 首戰宣泰”的獨特紅色文化記憶。 “宣泰戰役是我們泰興一段特別獨特且珍貴的紅色歷史。宣泰戰役紀念館雖然規模不大,但里面的布置、陳列都十分精致。村民講解員的講解更是專業且生動,通過他們的講述,我們能仿佛穿越時空,還原那段栩栩如生的紅色歷史,感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游客戴雨麒感慨地說。 今年以來,梅埝村接待游客累計超2萬人,鄉村人氣持續攀升,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近年來,我市奮力推進三次產業融合,持續開展休閑農業推介活動,加快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步伐。目前,全市休閑農業綜合收入已超17億元,鄉村旅游過夜游客數量穩步增長,鄉村發展正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