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發力 “造血”升級——今年全市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劍指”4.4億元
|
日前,在河失鎮西黃村黃英杰家庭農場,村民李萍忙碌地整理著農場器械和化肥農藥,為即將到來的小麥“一噴三防”做著充分準備。 “咱們村有個農場,我在家閑著沒事就來這兒打工,一年能掙一兩萬元錢呢。”李萍笑著說道。 據了解,黃英杰家庭農場在西黃村流轉了近1600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今年以來,農場通過機械化種植與訂單農業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傳統種植的標準化管理、專業化生產和品牌化銷售。這一轉變使得畝均效益翻了兩番,農場收入的大幅提升也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我們每年給村集體上交10萬元的服務費,同時為當地老百姓提供就業機會。平常正常工作時有二十人左右,到了農忙時節,像插秧、收稻、烘干等環節,用工量能達到六十多人。”黃英杰家庭農場業主黃英杰介紹道。 西黃村聚焦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積極創新經營方式,將“閑”資源轉化為“活”資產,促進增收。通過流轉租賃閑置資源,去年該村實現經營性收入95.68萬元。 “下一步,我們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充分挖掘村莊特色,整合資產資源,探索村集體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發展模式創新,帶動農戶多渠道增收。預計到2025年,村經營性收入將達105萬元,村集體增收10萬元。”河失鎮西黃村黨總支副書記黃建斌表示。 我市堅持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加快構建產權關系明晰、經營方式穩健、權能結構完整的運行新機制,激發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創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農村發展水平,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是提升村級增收自我造血功能的關鍵。宣堡鎮三堡村聯合平安集團泰州中心支公司成立了“強村公司”,深入挖掘本村及鄰村的特色農產品原料,加工開發銀杏蕎麥等康養系列產品,并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進行銷售。 “自從去年開始,我們村在電商平臺上銷售農產品,生意一直挺不錯,我們也忙得充實。能為村集體增加點收入,我們感到很高興。”宣堡鎮三堡村村民志愿者單書蘭說道。 宣堡鎮三堡村黨總支書記許頤和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與平安集團泰州中心支公司開展黨建合作,共同建設泰州市委黨校培訓點。這個培訓點涵蓋培訓、住宿、餐飲等功能,預計年收入可達50萬元。同時,依托平安集團泰州中心支公司的資源,打造我們自己的銷售平臺,全年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 今年,我市將持續拓展豐富綜合服務型、資產運營型、生產經營型、產業帶動型、村企聯動型“五種類型”發展模式。通過盤活利用好村集體閑置資產,鼓勵發展居間服務、開展社會化服務等,力爭全市村級集體經營性總收入超過4.4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村占比達到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