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稅惠農 全力澆灌振興碩果
日前,陽光灑在廣陵鎮張拾村的高標準農田上,顧亞軍家庭農場的 3 臺智能無人機正滿負荷運轉,進行協同飛灑作業。隨著“小田變大田”改革的穩步推進,該農場承接了 300 畝托管田塊的“一噴三防”任務,憑借無人化、機械化作業,實現了日均管理 50 畝的高效運轉。這一高效作業模式的背后,離不開稅務部門的精準幫扶。 “稅務部門不僅指導我們規范了發票管理,還幫我們梳理了免稅政策,讓我們及時享受到稅收減免,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中。”家庭農場負責人顧亞軍感慨道。 今年,顧亞軍經營的家庭農場還擴容更新了烘干機設備,日烘干能力提高到 200 多噸,庫內 30 余臺插秧機、收割機整齊排列。如今,該家庭農場已成為省級示范農場,輻射周邊萬畝農田。稅務賦能不僅讓智慧農機在田野間大展身手,更推動了“農機”向“智牛”的轉型升級,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今年以來,我市稅務局聚焦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精準發力、多措并舉,以“精準服務 + 風險防控”雙向施策,創新推出“信用 + 風險”動態監管機制,通過柔性執法、稅法宣教、智慧監管等一系列舉措,為涉農企業紓困解難,筑牢稅收安全屏障,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在新街鎮鵬源養殖有限公司,新上的成套禽蛋生產系統正高效運轉,源源不斷的雞蛋通過傳送帶被工人們迅速打包發貨。得益于新系統的智能化控制,雞舍始終保持恒溫,企業每天能穩定產出 8000 枚以上雞蛋,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我們一棟雞舍共有四組設備,每組的設備正常要超過 130 多萬元,四組設備就是 528 萬元。設備升級改造的資金壓力特別大。此時,得益于稅務部門牽頭的稅銀互動,我們以納稅信用獲得了低息貸款,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鵬源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惠說道。 稅銀互動不僅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難題,更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何惠打算在黃橋等地繼續投資建廠房,擴大養殖規模。 針對農業規模化、智能化轉型需求,市稅務局創新打造“田間稅法課堂”,組織業務骨干深入合作社、農場開展警示教育 20 余場。通過“合作社虛開發票風險化解”等典型案例,指導企業建立發票自查制度,幫助企業規范財務管理,防范經營風險。同時,對首次輕微違規主體實施“首違不罰”“柔性提醒”,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江蘇省人大代表、織夢蔬菜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費琳琳表示:“稅務部門不僅送來了減稅降負的及時雨,還幫助我們規范財務制度,防范經營風險。合作社去年就享受農產品政策減免 20 萬元以上,這筆資金被投入到我們的智能大棚改造中,也帶動了我們周邊 50 多戶農戶增收。” 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市稅務局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為涉農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不僅解決了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困難,更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今年以來,市稅務局通過“服務 + 監管”雙輪驅動,為 133 家農業合作社減免稅費 100 萬元以上,推動涉農企業開票金額同比增長 120%,智能農機覆蓋率提升至 65%。 “我們以‘信用 + 風險’監管為抓手,動態跟蹤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數據,通過稅收優惠,激勵企業技術創新,激發產業活力。”市稅務局征收管理股負責人張靜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