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協同作業 筑牢夏糧安全屏障
當前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連日來,市植保植檢站工作人員積極開展小麥“一噴三防”督促指導,確保我市小麥豐產豐收。 日前,在虹橋鎮的一處高標準農田內,無人機飛防手正在開展雙機協同噴灑作業。“通過‘一噴三防’,可以解決殘留的蚜蟲問題。”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站長張愛華告訴記者,對比傳統的單機單飛單防,眼前協同作業的這兩架最新款無人植保機,飛防手經過縝密分析后,各自劃定好作業范圍。在北斗衛星系統的加持下,配備了自動雷達系統的無人植保機,能全天候、全方位探測障礙物,不受光照、水霧或灰塵的影響,在作業過程中,它能自主繞障或避障,確保飛行安全。通過更可靠的播撒系統,無人機自動化作業效率提升到平均每小時能高效完成20畝次,飛手作業更加無憂,作業效率更快。市萬達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波介紹:“當前農場小麥種植面積達1500余畝,主要地塊已進入揚花盛期。采用雙機協同作業模式,預計可在2-3日內完成全域‘一噴三防’植保作業。后續將根據天氣變化實施動態補防,確保病蟲害防治效果。同步承接周邊區域飛防服務訂單,累計作業面積約6000-8000畝。針對新進入揚花期的小麥地塊,啟動首飛作業,計劃統籌調配資源,確保一周內完成全部飛防任務。” 更加智能的無人化作業設備搭配的是市植保植檢站專家專門配方的“生態藥劑”。泰興地區今年前期天氣干旱少雨,根據多種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今年小麥蚜蟲呈重發生、赤霉病呈中等偏重發生、白粉病和粘蟲呈中等發生、銹病呈偏輕發生趨勢。農技專家建議:第一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銹病應選用氟唑菌酰羥胺+環丙唑醇或氰烯·戊唑醇或丙硫·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防治蚜蟲、粘蟲選用噻蟲·高氯氟或聯苯·噻蟲嗪或聯苯·呋蟲胺或氯氰·辛硫磷,防早衰采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張愛華說:“小麥赤霉病是典型的氣候型流行病害,具有暴發風險高、防治窗口期短、危害不可逆等特點,若錯過揚花初期5%-10%的首次施藥關鍵期,防治效果將驟降,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防治須堅持預防為主、見花噴藥的原則,采用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協同混噴技術,實施兩次核心防控:首次于揚花株率5%-10%時施藥,間隔5-7天二次鞏固;對高感病品種、生育期不整齊或揚花至灌漿期遭遇持續陰雨的田塊,需追加第三次防治。” 目前,全市61萬余畝小麥已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多種病蟲并發危害期。我市各鄉鎮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以“防病治蟲、減損保質”為目標,以“統防統治、科學用藥”為手段,全力以赴,切實抓好以赤霉病防控為重點的小麥穗期“一噴三防”,保障小麥生產安全和品質安全。 張橋鎮農村工作辦公室農技員耿開表示:“我們鎮小麥‘一噴三防’工作已按計劃有序推進,年初完成防治物資全面發放,4月11日按上級部署召開專項推進會。自本周起全鎮進入集中防治實施階段,截至當前已完成20%防治面積,預計4月20日前可實現首輪‘一噴三防’全覆蓋,為赤霉病防控及增產提質奠定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