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非凡——向“新”提檔升級 “泰興味道”香飄萬家
|
晶瑩而散發甘香,肉質細膩,油脂適中,鮮美含汁,嚼之既不油膩也不柴硬,并帶有濃郁的鮮香味,直至骨髓……昨天,在超悅農業發展公司研發中心,研發人員對一只只新品手撕雞的品評讓記者深陷其中,咸辣入味、香氣撲鼻、色澤誘人成為最簡單的味道記憶。 “我們的手撕雞產品日銷量在2000只以上,隨著消費者口味的不斷變化,公司對手撕雞進行了升級。”江蘇超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員劉志福坦言,對食品加工工藝的不斷追求,是該款產品持續火爆的賣點。目前,該產品原料已由原來生長60天的麻黃雞升級為110天以上的青腳土雞,工藝也由原來的鹵煮工藝升級為蒸制工藝,更大程度保留了雞肉的營養成分。同時為迎合消費者需求,企業推出了原味、麻辣和藤椒三種口味。 超悅農業是江蘇鹵江南食品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鹵江南”品牌的最大供應鏈基地,一期項目總投資2.1億元,建有4條自動化鹵煮生產線、1條智能化包裝分揀流水線,已形成年產2萬噸醬鹵食品的生產能力。為進一步提高食品加工智能化水平,投資2.58億元中式鹵制品二期項目去年建成投產,提升了企業發展能級和帶動能力。“近年來,我們不斷推新品、提品質、擴產能,通過拓寬原材料供應鏈,輻射帶動本地種養殖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江蘇超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偉表示,今年,公司將線上線下齊發力,進一步鞏固市場領先地位,預計提升銷售額3000—5000萬元。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豐富的農業資源不僅是超悅農業原料的一部分,更是園區食品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礎和底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謀定“鮮食之都”“長三角之胃”的發展定位,精心打造“鹵味、快食、面點、果飲”四大產業集群,并利用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引導園區內的鮮食企業通過精細加工,提升基礎食材附加值,促進產業鏈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其中,昀曦食品創新開發河豚精品預制菜,鮮時農業日供應標準團餐超5萬份,百匯農發更新換代豬肉類精深加工技術,每天可供應30萬斤鮮肉,惠及上海15余萬戶家庭。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作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從過去的“前門開店、后院生產”的家庭作坊,到百匯農發、超悅農業等行業頭部企業紛紛落子泰興,食品加工產業正借助良好的農業基礎和產業優勢,不斷創新突破,成長為涵蓋廣泛的產業集群,展現了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泰興“食”力。 位于黃橋經濟開發區的東圣生物,有著搶占未來食品新高地的另一種方式。深耕TG酶產品10多年以來,東圣生物與上海交通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依托先進的生物發酵技術,生產的系列產品在天然膠體、乳品飲料、面點烘焙、肉類制品、仿生素食、茶飲制品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憑借卓越品質,我們連續三年領跑國內市場,TG酶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超60%,國外市場占有率達35%。今年,東圣生物科技持續技術創新,擴大產能規模,深化國際合作,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鞏固行業領先地位。”江蘇東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丁秀蓉說。 在黃橋經濟開發區,像東圣生物這樣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企業正在加快集聚。黃橋經濟開發區緊扣“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精耕細作“營養補充、運動修復、特醫食品”三大方向,在院士專家的領銜助力下,先后建成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研究院、長三角國家創新中心特醫食品研究所,成功落戶華熙生物、華恒生物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奮力打造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未來食品健康產業高地。 2023年江蘇省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優質糧油、規模畜禽、特色水產、綠色果蔬等4條全產業鏈價值超千億的重點鏈。近五年來,我市重點打造的“糧食生產加工、果蔬種植加工、畜禽養殖加工”三大產業鏈符合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定位,并且已經初具規模。2024年,我市以打造“舌尖上的產業”為牽引,謀深做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新型食品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新型食品產業的發展成效,讓我市在搶占新風口上底氣十足。今年,我市將圍繞健康、技術、可持續等要素,繪制全市新型食品產業鏈全景圖,研究制定產業發展清單,建立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儲備庫,瞄準食品產業重點企業、細分領域頭部企業,著力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年內招引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8個,培育規模以上食品企業15家,實現營業收入225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