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主體”“聯農戶” 農業發展“嗨”起來
|
日前,在廣陵鎮的一處蔬菜大棚內,種植大戶郎金龍通過自動澆灌系統為意大利生菜補水。這批新品種生菜由市織夢蔬菜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口感脆嫩、可生食,市場需求旺盛,合作社已提前將其納入4月下旬的“收菜清單”。 “2019年剛到泰興創業時,因不熟悉市場,蔬菜一度滯銷。”郎金龍回憶道,“后來結識費琳琳理事長,她幫我打開了銷路。現在合作社負責市場拓展,我們專注種植管理,每畝年產量穩定在4000斤,農場60多畝地全無后顧之憂。” 織夢合作社已吸納近50家蔬菜種植類家庭農場入社,并與200多戶菜農深度合作。通過提供良種、良技、良機,合作社幫助中小種植戶提升產量、拓寬銷路,實現全產業鏈服務。理事長費琳琳表示:“我們為農戶提供從種子到收購的‘一條龍’服務,推廣‘大棚王’等機械化設備,并聯合科研院所引進科技化種植技術,讓農戶收入和效率雙提升。” 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離不開“內力修為”。針對蔬菜產業面臨的“天氣”與“市場”兩大風險,織夢合作社積極探索應對之策。 “天氣風險難以避免,但可通過優化大棚材料和農業保險來降低損失。”費琳琳介紹,“市場端則以需求為導向,避免盲目跟風種植。我們根據商超需求,將原包裝毛菜升級為精包裝標稱克重產品,提升附加值,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合作社的壯大為產業注入活力,也為小農戶提供了就業機會。73歲的黃彐芳將土地流轉后,被合作社吸納務工,每月增收兩三千元。“在家門口干活,既能拿流轉費,又能賺工資,生活更舒心。”她笑著說。 目前,織夢合作社已形成訂單種植、全產業鏈服務的模式,擁有三條蔬菜分揀線和精包裝流水線,物流覆蓋長三角地區,冷鏈車達數十輛,日均出貨量超百噸。 織夢合作社從單品銷售,有什么賣什么,被動應對市場,到現在主動把握市場節奏,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發展方向,穩穩走好每一步。 織夢合作社的變化體現了全市蔬菜產業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市通過穩固土地關系、精準組織融合、緊密聯農帶農等措施,持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推動農業服務向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邁進。截至目前,已培育家庭農場1698個、農民合作社595家,其中省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72個、示范合作社32家。 今年,我市將繼續加強“新農人”隊伍建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支持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訂單帶動、服務帶動、股份合作等方式,讓農民共享產業增值收益。力爭到2025年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6萬元,增幅達7%以上。 “農業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費琳琳感慨道,“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國家政策紅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未來,我們將繼續緊跟大方向,為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