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腦”讓電梯當上“報警員”——公共電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動成效明顯
“親愛的居民朋友,請不要驚慌!我們已得知您在9號樓4單元電梯被困,救援人員正在趕往現場,請耐心等待!”日前,陽光一品小區物業管理人員在接到系統報警后,迅速通過手機APP與被困人員進行語音通話,確認具體情況。 據物業管理人員介紹,這是全市最新安裝的電梯物聯智控系統。該系統通過24小時實時監測每部電梯的運行狀態,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發出警報。系統不僅能夠自動報警,還能同步將困人工單發送至維保人員,確保救援工作迅速展開,最大程度保障居民安全。 蔣阿姨在陽光一品小區已經居住多年,對于近年來小區電梯安全管理的提升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以前大家總是擔心電梯出問題,尤其是困人事故,覺得沒人及時發現和處理。現在有了這套物聯智控系統,不僅物業能實時監控,維保救援人員也能第一時間趕到,居民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大大提高了。 蔣阿姨口中的電梯智能報警平臺結合了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不僅能夠在液晶屏上實時顯示運行里程、載人數量、運行時間、開關門次數、遮擋門行為等數據,還能在檢測到電瓶車入梯、電梯故障、不文明乘梯行為時及時發出警報,將傳統的電話求救、人工派單的應急處置方式轉變成了實時檢測、系統自動派單的智能化方式,處置更及時、更高效。 電梯作為群眾日常上下樓的重要設施,其安全運行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如何做好電梯的日常維保和應急處置始終是城市發展中的重要議題。2023年年底,我市啟動公共電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動,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公益性服務場所和住宅電梯全部完成在線管護改造,城區應急救援響應時間不超過30分鐘。 據了解,目前,我市為全市5711臺住宅電梯全面加裝物聯網智能監測設備,監測數據實時聯通市場監管、住建、消防、屬地、物業、維保等各涉電梯管理主體,構建基礎信息全面共享、風險隱患分類推送、處置情況跟蹤督辦、應急響應分級組織的全域在線管護新格局。同時,2024年起,對全市423臺投入使用10年以上或者故障率高且在2年內曾出現過鎖梯困人、破拆救援、火災事故、鋼絲繩斷裂等重大安全隱患的電梯實施安全評估,排查出嚴重隱患電梯75臺,一般隱患電梯348臺,其中,401臺電梯已完成除險修復。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線管護體系不僅大幅擴展了電梯“智慧大腦”的應用范圍,通過引導電梯使用單位購買電梯綜合管護保險,由保險公司對電梯安全、電梯維修、電梯養護等三項責任實施打包式托管服務,并對可能由電梯事故造成的第三者損失等進行兜底賠付,有效解決了物業與維保單位不作為,套取業主資金等突出問題,節約管養成本15%到30%。電梯內流媒體商業運營收益、拓寬電梯管養資金保值增值渠道、實施政府引導性補貼等措施,也提高了電梯運行管理、維護保養、維修除險、保險購買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水平,實現安置小區和保障性住房電梯管養業主零支出,商住小區電梯管養費用下降約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