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日均接待超2000人次
2025-04-02
瀏覽次數:
大中小
清明追遠寄哀思,紅色基因代代傳。隨著清明臨近,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迎來祭掃高峰,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社會各界群眾及青少年學生走進這座蘇中精神地標,在追尋紅色足跡中感悟初心使命,讓跨越時空的革命火種照亮奮進征程。 上午9點,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內已是人來人往,一批批省內外游客靜默肅立,聆聽黃橋戰役的歷史背景和戰斗歷程,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青年團員代表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駐足于泛黃的電報手稿前,凝望布滿彈痕的軍用水壺,通過全息影像重溫黃橋戰役的烽火歲月。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陳楠告訴記者:“沉浸式感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奇跡,體悟新四軍將士聽黨指揮、忠于人民的赤誠初心。黃橋戰役的硝煙已散去,但‘鐵軍精神’永不過時。我們應當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業,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 黃橋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1940年秋,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蘇北指揮部7000余人,在黃橋地區粉碎國民黨頑固派3萬余人進攻,殲敵1.1萬余人,為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基礎。紀念館內,300余件文物、500余幅圖片及全景式戰斗場景復原,生動再現了軍民同心、血火交織的崢嶸歲月。連日來,紀念館迎來觀瞻熱潮,日均接待量超2000人次。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一學生高成菲說:“通過參觀紀念館,我深刻領悟到革命前輩的英勇奮戰精神,我們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弘揚好革命精神。今后,我在學習道路上將更加奮進,爭取獲得更大的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