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掃,助力生態殯葬改革
日前,在市慈孝園公墓,工作人員手持鮮花來到市民張先生父母的墓前,將墓地清理干凈,并細心地擦拭墓位,敬獻鮮花,鞠躬行禮。現場氛圍莊重而又肅靜,工作人員將“代祭掃”的過程拍攝下來,發送給張先生。 張先生常年在外地工作,得知代祭掃服務后,第一時間聯系了服務機構。市慈孝園公墓工作人員唐敏軒告訴記者:“針對部分市民不能夠回來祭掃,我們今年延續了多項服務措施,首先提供免費代祭掃服務,市民可以撥打96444電話預約。我們工作人員為市民擦拭墓碑、敬獻鮮花,并拍照反饋,整個流程大約10分鐘,讓遠在外地的家屬能感受到我們的祭掃服務。” 隨著綠色文明祭掃觀念深入人心,許多新祭掃方式悄然涌現。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廣敬獻鮮花、集體共祭、家庭追思、網絡祭掃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掀起了文明低碳的清明祭掃新風尚。 隨著“厚養薄葬”、文明祭掃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不少受訪市民都表示,可以接受網絡祭掃等新模式。我市各殯葬服務機構也通過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網絡祭掃等服務渠道,提供更加便民的殯葬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擦拭墓碑、誦讀祭文、敬獻供品鮮花、鞠躬行禮等一系列專業細致的儀式流程。同時,市殯儀館積極響應文明祭掃行動,免費提供鮮花、絲帶,換取市民的紙錢等祭掃物品,倡導市民自覺摒棄燒冥幣、紙扎品等陳規陋習。 市慈孝園公墓主任陳毅介紹:“近年來,市殯儀館建設了西郊安息陵和慈孝陵公墓,墓穴總數2700個,有效解決了城區和外地回鄉逝者的安葬需求。在清明前后,高峰祭掃人數超過萬人。為此,我市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文明祭祀理念,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倡導綠色祭掃方式,鼓勵市民踏青遙祭,家庭追思,墓區提供代祭掃服務,推廣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等環保祭掃方式,進一步助推移風易俗文明祭掃新風尚。” 深化殯葬改革,推行綠色殯葬,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日前,我市有12位家屬參加了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在長江上,隨著輪船緩緩向江心駛去,家屬們將逝者的骨灰和片片花瓣灑向奔流的江水之中,讓逝者回歸自然的懷抱,家屬們目送著自己的親人與江水融為一體,伴隨著花朵與思念隨江水而去。逝者家屬丁晨說:“老人百年之后,我想促進自然回歸自然,應該回歸大海或者長江。再加上長江是我們中國的母親河,灑向長江也是他們的愿望。” 江水滔滔終入海,文明新風正當時。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殯葬改革,倡導綠色、生態、文明的殯葬理念。進一步提高殯葬政策惠民力度,出臺一系列生態葬減免和獎補政策,促進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前,我市泰興戶籍居民選擇江葬的,免除江葬直接費用并給予一次性獎勵2000元;對遺體(器官)捐獻者一次性獎勵4000元。在不斷推進殯葬改革的過程中,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宮晨表示:“江葬是一種節地生態葬法,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引導更多市民轉變殯葬觀念,選擇更加綠色、環保的方式。” 移風易俗,文明祭掃。隨著人們文明素養的提升,各種文明祭掃的方式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化喪葬禮俗改革工作,推進殯葬移風易俗,培育現代殯葬新理念新風尚,形成綠色文明殯葬新風,用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共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