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河道長效管護 守護一方碧水清流
——寫在2025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之際 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許習鋒 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人類以及所有生物存在的生命資源。泰興西濱長江,水系縱橫交錯,境內擁有24公里長江岸線,現有骨干河道14條、中溝427條、莊河3940條,總長約3543公里。良好的水資源條件,是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稟賦,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常思水患之害,扛牢治水之責,立足新時代治水興水要求,強化河道長效管護,守護一方碧水清流,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水利改革發展的政策紅利。 加強河道管護是踐行囑托的政治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治水事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推進新時代治水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江蘇治水工作,總書記更是格外關心關切,多次視察時對水生態保護提出明確要求。前段時間召開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明確指出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盡職盡責。加強河道管護,全力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是我們必須扛牢的政治責任。必須要深刻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重大要求,扎實抓好河道管護各項工作,努力向黨中央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優異答卷。 加強河道管護是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從水務部門的角度來說,衡量工作到不到位、業績突不突出、全市的水環境好不好,有很多指標數據可以用來參考,但比起那些數據,群眾感受更直觀的是河道上有沒有垃圾漂浮物、身邊有沒有黑臭水體、還存不存在污水直排現象。從各級級督查檢查和通報問題來看,全市河道管護不到位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加強河道管護,將我市河網密布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持續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濱水環境,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安全、健康、美麗、幸福河湖的向往。 加強河道管護是推動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全市上下正在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河道管護工作亟需跳出單一治水思維,不能就水論水,而是要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審視、謀劃和推進,主動融入發展全局,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河道管護打造“水美泰興”城市名片,持續提升我市區域競爭力,為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轉型、項目招商引資注入綠色動能、增添“綠色籌碼”,提供堅實可靠的水生態承載力保障。 作為全市河道管護的行業主管部門,我們以河長制為統攬,先后創成省級幸福河湖7條、泰州市幸福河湖36條及特色片區2個,打造農村生態河道289條744公里,提升我市生態河道覆蓋率至56.6%,農村河道長效管護連續四年保持省級考評第一等次,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穩定在100%。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水利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全力推動河道管護工作提質增效,為保障水務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抓重點,持續推進生態河湖建設。全力推進新曲河、焦土港、內外環城河、老上橫港等重點河道整治,實施河道清淤、岸線修復、景觀提升等系統工程,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示范河道。 破難點,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推行“以河養河”生態補償機制,通過河道資源合理開發反哺管護資金,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河道養護,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眾監督”的管護新機制,破解資金短缺、管護力量薄弱等瓶頸制約。 樹亮點,深挖河湖特色資源稟賦。統籌推進水文化與地方紅色文化、民俗體驗等有機融合,建設如泰運河風光帶等一批具有地域辨識度的濱水經濟帶,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新時代賦予水利人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系統治理,科技賦能,多元共治,全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水生態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