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奪目“伏”搖直上 我市一年新增裝機容量46.23萬千瓦
綠樹成蔭,村容整潔。走進濱江鎮蔡橋村,村道兩側的房屋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排列有序,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村民賺取陽光“伏”利。 “光伏發電是一種可持續、清潔、綠色、安全的能源。我家的屋頂采用了最新的防漏雨方案進行光伏板安裝,共安裝47張光伏板,每年能額外收入近1700元。”去年年底,蔡橋村宗垈組的許衛國完成了自家屋頂的光伏安裝及并網工作。他告訴記者,現在家用電器多,用電量大,光伏電站發的電可以自己用,多余的還能上網產生收益,對他來說挺實用的。 離蔡橋村不遠,我市首個“漁光互補”項目——泰州電廠泰興東夾江5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也已正常運行半年多時間。該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預計每年可輸送5627.05萬千瓦時綠色電力,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1.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萬噸、二氧化硫約9噸、氮氧化物10噸、汞及其化合物6噸、煙塵排放量1.8噸。同時,光伏板下的魚塘養殖也為當地養殖企業增添了新的收入來源,實現了“上可發電,下可養殖”的良性循環。 從第一臺太陽能驅動的發動機被發明,到如今人們熟練地掌握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被國家能源局列為目前發展最為迅速、前景最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之一。小到居民家中屋頂的“陽光板”,大到長江岸邊的既有“光景”,又有“錢景”的“陽光產業”,我市正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多維度多層次探索綠色低碳路徑,全力推進光伏開發跨越式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動力”。 據了解,自光伏發電市場化并網項目建設推進以來,我市多次召開光伏建設推進會、政策宣貫會等,做好項目服務,加強協調指導,統籌考慮發展需要,推動工商業企業、公共機構、農村居民等多場景屋頂資源按不同開發模式融合應用。同時,研究出臺財政補貼政策,對于泰興范圍內于2022年1月1日起并網發電的工商業企業光伏項目,經審核后納入補貼范圍,累計發放補貼資金近200萬元。截至目前,我市光伏裝機累計容量達88.37萬千瓦,其中2024年新增裝機容量46.23萬千瓦,超過之前歷年總和,占泰州市新增容量的32.3%;2024年光伏發電量6.86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58.97%,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22%,較2023年增加3.65個百分點。 下一步,市相關部門將堅持“集散并舉”,力爭形成集中式光伏電站與分布式光伏齊頭并進、多元互補的發展格局;大力推廣“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工業”等“光伏+”一體化綜合利用示范,形成新能源開發新增長極;從規劃引導、并網消納、精細服務、規范管理等四個方面強化舉措,引導行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