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芯”出發 向“豐”而行
“這是鎮麥23強筋小麥,目前已經開始拔節了……”近日,在市老龍河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田間地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農技特派員與合作社負責人黃英杰共同踏田查苗情。合作社去年5月引進了最新的小麥品種——鎮麥23,并與江蘇金土地種業公司達成1000畝的“訂單生產”。 黃英杰介紹,鎮麥23相較于其他品種莖桿較矮、穗形大、抗倒伏能力強、產量高。通過訂單生產,合作社的畝產效益有望提高約100元。 民以食為天,糧袋子、油罐子從來都是分不開的,一糧一油,既是家庭小事,也是國之大事。糧油種植的行穩致遠,離不開種子“芯片”的核心競爭力,我市以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為切入點,抓牢糧油作物安全生產,積極迭代農業發展理念,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種優則糧豐,種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糧食的產量與品質。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良種繁育和推廣工作,成立農業科技示范小組,將最新的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民手中的“金鑰匙”。目前,市小麥種植主要以鎮麥12、農麥88以及鎮麥18等優質強筋小麥為主,良種推廣種植面積達40多萬畝,占小麥總種植面積的67%。 市農技推廣中心糧作站副站長欒書榮表示:“通過多年的種植推廣,強筋小麥在我市的表現良好,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銷售價格也比普通小麥高。經過技術推廣,種糧大戶的產量普遍提升,去年黃橋的孫利農場畝產達到670多公斤,而現在正常的種糧大戶畝產一般都在425公斤以上。” 除了小麥,我市的花生種植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泰興花生種植歷史悠久,出油率較高,品質上乘,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今年,市農科所立足本地花生特有種質資源優勢,采用高新技術孵育,成功推廣了泰花7號、8號、9號等新品種。最新培育出的泰花11號是系列單產最高品種,而泰花13號則填補了我市“黑花生”品種的選育空白。 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欒春榮介紹,他們已經從全國各地征集了2580余份種子材料,經過田間種植的鑒定篩選,目前入庫保存的材料有1990多份,這些材料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通過創新利用,他們先后選育了花生、元麥等小雜糧品種21個,其中今年1月份剛剛通過了三個新品種的認定。 得益于種業創新發展,我市的農業生產潛力正在不斷釋放。今年,我市堅持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擔當,錨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逐級分解下達糧油生產任務到鄉鎮、到村居、到田塊,持之以恒穩面積、增單產、提品質。 “我們將聚焦糧食單產提升重點發力,加大農業科技成果普及應用,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年計劃新建糧食高產高效豐產片18個、攻關方11個,為推動泰興市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力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