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社區、景區景點,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你遇到“紅馬甲”了嗎?
今年1月以來,我市團組織集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積極投身敬老慰問、助學解困、春運護航、義診培訓等各類志愿服務中,呵護“一老一小”,助力春運出行,為青少年群體送去關愛幫扶。廣大青年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了這個寒冬。

助老不止步 暖心守護“銀發族”
坐在院里的板凳上,80歲的王新秀拽拽衣角,挺了挺背。
“奶奶,頭往左轉一點,笑一笑,1、2、3!”按動快門,志愿者劉雅琪為她拍下一張肖像照。
深入開展“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河失鎮團委日前發起“我為老人拍張照”公益活動,動員32名大學生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春節前后在各自服務地為結對幫扶的老人拍照留念,定格美好瞬間。
2月17日上午,在河失鎮河頭社區,劉雅琪帶著米、油、水果等年貨來到王新秀家,嘮家常、聊往事,又在院里拍起照片。
“好些年沒照過相了,拍得真好,謝謝了!”照片當場打印,裝入相框,王新秀樂呵呵地接過“成品”,看了又看。
老人開心,劉雅琪也不自覺地跟著笑起來。“我們得常來回訪,多交流,力所能及地滿足老人的生活需求,讓他們感到溫暖和關愛。”劉雅琪說。
“敬老行動”是團市委打造的“返家鄉”“送溫暖”志愿服務品牌中的一個重點,圍繞高齡、殘疾、空巢等老年人群體實際需要,組織志愿者進行日常照料、醫療保健、科普宣教等志愿服務。活動自2019年啟動以來,參與志愿者累計1.6萬余人次。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每個家庭的心愿,也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團市委副書記惠承越表示,各級團組織會繼續創新志愿服務模式,讓志愿活動更接地氣、更入人心,幫助更多老年人享受美好生活。
點亮微心愿 呵護青少年向陽成長
觸摸,是亮亮(化名)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由于先天視力障礙,亮亮觸摸盲文學知識,觸摸桌椅和墻壁了解空間環境,而觸摸竹笛,對亮亮來說是種治愈。
“在音樂課上接觸到竹笛,我喜歡用它吹出好聽的旋律。”去年12月底,分界鎮團委向轄區特殊學生征集微心愿,亮亮說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他練竹笛半年多了,一直想擁有一支屬于自己的笛子。
一雙新鞋、一件新衣、一個畫板……像亮亮一樣,26名學生許下微心愿。很快,愛心企業家、志愿者們紛紛認領,春節前,一份份禮物送到他們手中。
拿到自己的竹笛,亮亮馬上吹起一段歡快的《春節序曲》。標點符號“缺少成對我有好多曲子想學呢,謝謝叔叔阿姨送我新竹笛!標點符號”缺少成對亮亮開心地說。“每一個微心愿背后,都是一個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團市委副書記惠承越介紹,2012年起,他們每年在全市發起“圓夢小小心愿”活動,帶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認領,完成困境兒童、殘障兒童的心愿清單。
去年,團市委啟動助殘接力計劃,動員全市團員青年、社會愛心組織、大中專院校等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組織對組織等幫扶方式,提供精準、專業、暖心的服務。
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經過前期協調,來自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的泰興學子袁夢跟隨寒假志愿服務實踐團隊,不遠萬里奔赴青海,為邊遠地區的“一老一小”群體送去關懷和愛心,志愿幫助當地醫療機構,為群眾完成眼科檢查、口腔健康檢查,袁夢說:“活動極大地拓寬了我在健康教育領域的視野,深刻認識到健康知識的多元性。未來,我還將和同學們認真學習,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行動中,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貢獻力量。”
冬去春來,溫暖常在。 團市委副書記李建春表示,他們將持續指導各級團組織規范管理、拓展服務、提升成效,擦亮志愿服務“青”字招牌,用心做好志愿服務,同時,大力實施青年民生實事項目,讓青年更有為。
|